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日前表示,開戰以來已有逾 100 萬人從烏克蘭「疏散」。但烏國官員指控,俄軍從侵佔城市帶走數十萬平民,並在強行送俄之前,把他們囚禁於「過濾營」之中,逐一篩查政治立場。有分析指,這類拘留所曾為二戰時期的蘇聯所用,堪稱駭人恐怖。如今普京重施故技,背後的用意何在?
「過濾」(fil’tratsiia)的概念始於二戰末期,蘇聯及其他同盟國將囚犯從納粹手中解放,約有 500 萬人遭強制遣返蘇聯,但軍委憂慮這些戰俘或長期離鄉者,已在國外受到自由主義影響,結果逾 400 萬人被送往「過濾」。他們被囚禁於秘密警察和情報機構設立的拘留所,接受嚴格篩查及審訊,其中 28 萬人最終被關進「古拉格」(gulag)集中營。
50 年過後,「過濾」於車臣重現。1990 年代爆發的兩場戰爭當中,俄方在檢查站任意拘留數千平民,並把他們囚禁營中,以消滅當局口中「恐怖分子」和「土匪」支持的車臣分離主義。多個人權組織把強姦、勒索、毆打及虐待等營內惡行紀錄在案,但很多情況之下,被囚者直接「人間蒸發」。「經濟學人」分析,烏克蘭的現況與此相似。
侵略開始之前,美國官員便指俄軍已編訂名單,佔領部分地區後會有誰被殺或送往集中營,可能的目標包括流亡異見者、反貪社運分子、宗教成員、少數民族及 LGBT 人士。3 月更有衛星照片顯示,親俄軍隊於鄰近馬里烏波爾的俄國控制村落 Bezimenne 興建臨時「過濾營」,目擊者指營內烏人被拍照、沒收手機及證明文件後,再遭驅逐至俄國。
克里姆林宮形宮這些人為「難民」,官媒亦指在該村篩查 5,000 名平民以防「滲透」,倖存者卻指如同活在集中營,並見俄國安全部隊為鏟除「烏國納粹分子」而施虐及殺人。其中 17 歲的 Maria Vdovychenko 憶述,她獨自接受 5 名武裝人員「過濾」,包括打指模及查閱手機,甚至暗示有意強暴。其父則在「過濾」時被毆,並遭威脅割耳。
烏克蘭國會人權事務專員 Lyudmyla Denisova 表示,在遭受圍困的馬里烏波爾附近,至少有 4 個「過濾營」。俄方從中嚴查,以找出曾任公務員、士兵、警察或安全官員的人。一些報道更指,部分被扣留者遭驅逐至西伯利亞或遠東地區,或移交予分裂主義盟軍後「失蹤」。Vdovychenko 亦說偷聽到有俄兵表示,至少槍擊過 10 名「過濾」失敗者。
根據聯合國,把人從被佔領地區驅逐或轉移構成戰爭罪。俄府則強調,重新安置平民乃出於善意及純屬自願。但「經濟學人」分析,「過濾營」似乎是種戰爭工具,用以消滅烏人的身份。美國駐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大使 Michael Carpenter 還預料,頓涅茨克等分離主義地區舉行公投之前,將有連串虐待反對者的行為,以宣示俄國對當地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