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為世界科技大國,當中卻有 33 萬人口的社群拒絕現代設備,沒有電視、電話、電腦,堅持以馬車代步,至今仍穿著人手織製的 17 世紀農民服飾,他們是信奉基督教門諾會的阿米什人(Amish)。
阿米什人多數信奉基督教「舊信條門諾會」(Old Order Mennonite Church),由 17 世紀瑞士門諾會傳教士阿曼(Jakob Ammann)創辦,「阿米什」稱呼就是以其姓氏衍生而成。阿曼堅持認為,任何撒謊的人都要被逐出教會,嚴格執行「閃避」(Shunning)的規定,即嚴禁信徒與背離教義的人接觸;他又主張效法耶穌的榜樣,把洗腳納入敬拜儀式,教導信徒穿著統一衣飾。
上述極端主張最終引起瑞士、法國阿爾薩斯和德國南部的門諾會分裂,阿曼信眾其後遍及瑞士、德國、荷蘭和俄羅斯,又在 18 世紀起陸續移民北美,至今在歐洲已經絕跡。阿米什移民最初在賓夕凡尼亞州落腳,當地至今仍然擁有最大阿米什社區。時至 21 世紀初,有多達 33 萬人居住在美國和加拿大,組成超過 200 個阿米什社區。
在正式教義上,阿米什人信仰與正統門諾教會無異,真正區別在於生活方式。阿米什人推崇謙卑,視家庭與社區為依歸,生活與衣著服飾仍然受「條令」(Ordnung)規範,通過「閃避」以斷絕社群連繫作威脅,防止信徒背離教規。
最受人注目的,是 17 世紀歐洲農民服飾的規定,絕大部分還是信眾自製 —— 男人與男孩必須戴寬邊黑帽、穿深色西裝等,婚後不得修剪鬍鬚、但唇上也不得留八字鬍;婦女和女孩要戴古裝帽 Bonnet、穿著連身長裙、戴披肩,婦女不得剪頭髮。雖然阿米什人經常成為拍攝題材,但他們本身卻被禁止拍照,相信這是相當於雕製偶像,違反第二誡,因此阿米什女孩的傳統娃娃都沒有面目。
我們都誤會了阿米什人?
他們仍會堅持說高地德語、或本土化後的賓夕凡尼亞荷蘭語(Pennsylvania Dutch)。社區沒有豪華教堂,禮拜儀式都輪流在各家庭或穀倉舉行;在大多數信徒家中,都會擺放名為「烈士之鏡」(Martyr’s Mirror)的書籍,與「聖經」並列,當中記載阿米什人歷史,並紀念多位為信仰捐軀的阿米什人、門諾教會及再洗禮派先烈故事。
舊信條的阿米什人不能有電話,不可駕駛汽車,最常見是以單車或馬車代步,只有緊急情況才會用到火車或公共交通工具。他們堅持不用任何電力,也意味著不能上網,斷絕了他們與外界的聯繫,隔絕外界各種誘惑,但很多情況下,電力已變得無可避免,不少社區都有折衷方案,譬如為了符合交通條例規定,為馬車加裝電動閃光燈;某些擠奶設備也不可能不用電力,否則會嚴重威脅社區經濟。部分社區則放寬信徒用電,甚至可在火車發現部分阿米什人身影。
這種簡樸生活方式,經常予人綠色有機生活的印象,但美國人類學家 David McConnell 與生物學家 Marilyn Loveless 進行田野調查長達 7 年,卻打破這種片面想像。他們在論著 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in Amish Life 中指出,阿米什兒童雖則經常有自然考察,但學校都不教科學知識,因此他們並不了解自然現象背後原理,反而從小傾向相信大自然是上帝為人類而創造。
雖然堅持古代農民打扮,但無法與大規模農業競爭,以致絕大部分阿米什人已經脫離農耕。令人意外的是,研究發現繼續務農的阿米什人,不少都有使用農藥和化肥,只有一家有機種植合作社例外。阿米什人的家具工藝在北美頗有市場,很多人也就轉行木材相關行業,但他們普遍視現世為短暫過渡,因此缺乏保育林木意識,對環保政策與氣候暖化警告深表懷疑。一名阿米什商人如此形容:「當我想到科學家時,我通常會想到不虔誠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