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翻閱本地時事新聞,抑或是關注國際大事,我們都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的影像,這些影像或會對自己和身邊人構成一定心理影響。韋恩州立大學精神醫學副教授 Arash Javanbakht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servation 撰文,分享如何在熟知世界大事之餘,又不被可怕的新聞影像中影響。
Javanbakht 表示,過去數年,由敍利亞、也門內戰到美國連環槍擊案,以及近來的俄烏戰爭,很多令人悲痛的故事和影像,透過大眾媒體走進了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尤其是俄烏戰爭,俄軍在烏克蘭的暴行都被清晰紀錄並公諸於世。很多關心國際局勢的市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及睡前最後一件事,都是在網絡瀏覽相關新聞,且在新聞中重複看見屍體、受虐待的平民、被焚毀的車輛和建築物。
Javanbakht 是一名創傷精神學家,長年為難民、酷刑生環者、消防和醫護等現場緊急人員提供服務。他指現有的學術文獻顯示,創傷(trauma)不單會影響當事人,亦會影響間接接觸創傷畫面的人,原因是人類是社會動物,正常情況下會發展出同理心。緊急人員、記者和難民特別容易間接接觸創傷畫面。除此之外,一些有關九一一恐襲的研究亦證實,日常的新聞報道,也可能導致接收者患上創傷後遺症、抑鬱症和焦慮症。
為此,Javanbakht 提供了以下保護自己的建議:
- 盡量限制接觸。知道發生甚麼事後就適可而止,不用特意搜尋圖片和影像,看過的話,不用刻意再查看;
- 控制情感烈度。有時候媒體會以比較煽情的方式講述災難故事,而比起電視和電台新聞,文字新聞情感烈度較低。如果仍傾向看電視和聽電台,可以選擇一些相對偏向陳述的頻道;
- 不要花長時間、多角度查看同一批創傷影像,你的情緒反應不會減輕當事人的傷痛;
- 追新聞之餘,要預留時間休息,最好每次至少相隔數小時;
- 不要忽略一些比較正面的新聞。單看災難新聞,有可能令想法扭曲;
- 了解自己的極限,每個人對所見所聞的情緒敏感度都不同;
- 如果你感到焦慮和傷痛,嘗試反思自己情緒,了解為別人不幸遭遇而痛心是人之常情,然後做一些可以令你恢復心神的活動,例如高強度運動;以及
- 與別人傾訴,互相學習如何應對傷感,如有需要,務必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除此之外,Javanbakht 也特別提供多項建議,如何從創傷影像中保護兒童。
- 成人盡量不要在小孩面前暴露過於強烈的負面情感,孩子會通過大人學習世界有多安全或危險;
- 根據小孩的年齡,限制他們可以接觸到的畫面內容;
- 如果小孩接觸到可怕的新聞,勇於以他們能夠明白的方式溝通;
- 告訴小孩他們的環境很安全,不幸的事件並非在周遭環境發生;
- 不要迴避問題,這是很好的教育機會;以及
- 同樣,如有需要,務必尋求專業協助。
另外,我們可以透過幫助身邊人,減輕身心的悲痛。如可透過籌款和義務工作協助受害者。這也是理性的家庭活動,讓小孩學習如何成熟地回應別人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