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疫情與俄烏戰爭,為世界帶來極為嚴峻的經濟衝擊,部分發展中國家尤甚。與中共關係密切、一帶一路的堅定參與國 —— 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同樣深陷債務危機,其中斯里蘭卡更在 5 月初爆發連日大規模騷亂。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就刊登編輯評論,分析是次南亞經濟危機。
醞釀多年,終於引爆的斯里蘭卡危機
其實過去數年,專家已預言斯里蘭卡可能會爆發大型經濟危機。早在 2016 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警告該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失衡,2018 年又再一次警告當地很可能會出現逆向供給衝擊。2019 年 11 月,斯里蘭卡政府以刺激經濟為由,大刀闊斧地減稅,例如預扣所得稅(PAYE)和大幅降低增值稅。兩年之間,超過 100 萬人跌出稅網,政府收入暴跌,加上 COVID 疫情重創當地旅遊行業,政府已經資不抵債。
到今年 5 月 4 日,斯里蘭卡的外匯儲備剩下不到 5,000 萬美元,觸及即時危險水平,外債更超過 500 億美元。該國人口多達 2,200 萬,政府根本無力進口食品、藥物和燃油等必需品,令普羅大眾無以為生。3 月起全國各地爆發大型暴動,4 月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獨裁總理馬欣達・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a)在 5 月 9 日辭職,但民眾並未罷休,反對派(甚至連同馬欣達的親信)要求終結整個獨裁體系,同日警方宣佈全國宵禁,軍方出動戒嚴。
「東亞論壇」評論指出,斯里蘭卡只能通過推行經濟改革來重建國際信任,例如調整燃油和電力價格,革新稅制,重組國企,把部分公營服務私有化。這將會是一項龐大的政治工程,需要時間和政治意志。而且,即使推行改革,亦要付出一定經濟代價,普羅大眾要共同分擔過程中的陣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呼籲斯里蘭卡在推行結構性改革的同時,要強化社會保障網絡,避免墮入「民粹主義的宏觀經濟」(macroeconomics of populism),緊縮措施造成民粹領袖上台。
巴基斯坦同樣變天
另一邊廂,巴基斯坦亦正爆發另一場經濟危機。在 4 月份,該國通脹率已經高達 13.4%,有專家估計實際通脹率更超過 30%。5 月 10 日,巴基斯坦盧比兌美元匯價跌至歷年新低。經濟學家評估政府赤字在 6 月會攀升到 300 億美元,即約 8.8% 的國民生產總值。「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將問題歸咎於伊姆蘭汗(Imran Ahmed)的民粹政策,不肯把油價暴漲的壓力轉嫁到消費者身上。4 月伊姆蘭汗面臨政治困局,宣佈決定解散國會,卻被法院裁定違憲,反被國會罷免。
新任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Shehbaz Sharif)昔日在旁遮普省當首席部長時甚具名望,可是外界有聲音質疑他只是其哥哥、因貪污醜聞下台的前總理納瓦茲・謝里夫(Nawaz Sharif)之扯線木偶。而且,他能否在經濟難關當中指揮內閣,仍然是一大疑問。其率領的聯合政府,內閣成員政治光譜極為廣泛,包括其所屬的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Pakistan Muslim League)、中間傾左的巴基斯坦人民黨(People’s Party),以至偏激進路線的伊斯蘭神學者協會(Jamiat Ulema-e-Islam)。
「東亞論壇」評論認為,新政府即使成功從經濟危機中掙扎求存,仍然要處理各樣政治問題。過去,政治素人出身的伊姆蘭汗未能團結各個派系,謝里夫要做的是統領由中間派到激進派等不同勢力,不然,巴基斯坦有可能會落入社會動盪與軍事政變的惡性循環,就如今天的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