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東擴史:蘇俄申請加入北約

A+A-
2000 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在莫斯科與普京會面;普京曾指奧爾布賴特在當年斷然拒絕俄羅斯加入北約的念頭。 圖片來源:路透社

5 月 15 日,芬蘭因應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決定放棄二戰結束以來的中立政策,正式宣佈申請加入北約,相信另一個北歐國家瑞典亦會緊隨其後。中俄媒體其中一個常見說法,指北約東擴是烏克蘭戰爭的導火線。然而翻查歷史,無論是蘇聯抑或是戰後的俄羅斯,其實都曾有意甚至申請加入北約。

二戰結束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預料將要與共產主義陣營作鬥爭。1949 年,美加英法等 12 個國家簽署「北大西洋公約」(North Atlantic Treaty),標誌著北約成立。北約是一個集體防衛的軍事同盟,條文訂明當任何一個成員國受到武裝攻擊的時候,要向彼此施以援手。1955 年,蘇聯則與東歐共產主義國家另組軍事聯盟「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把冷戰推向軍事化。直到 1991 年,華沙公約組織解散,才有了北約獨大的局面。

北約與華沙公約的冷戰史,其實有一個小插曲:蘇聯申請加入北約。1953 年,一代獨裁強人史太林逝世,繼任的赫魯曉夫希望推動去史太林改革,又為一些古拉格勞改營的政治犯平反,並意欲緩和與西方的緊張關係。當時,蘇聯外長莫洛托夫(V. M. Molotov)希望構建一個泛歐洲的軍事合作組織,甚至包括武裝化後的德國,又把美國列為觀察國(observer)。然而,當時計劃被北約多國斷然拒絕,表示無意把軍事合作拓展至全歐洲。

1954 年 3 月,莫洛托夫再作出一個大膽建議,提出要麼這個泛歐洲防衛共同體也將美國納入其中,要不然就索性讓蘇聯加入北約。最終,蘇聯的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同意後者,莫洛托夫亦正式向北約提交意向計劃書,並指出北約如果拋棄過往的封閉作風,開放予所有歐洲國家,將對世界和平發揮關鍵作用。不過到 1954 年 5 月,北約正式拒絕蘇聯的要求,理由是蘇聯缺乏公平而自由的選舉制度,不符合北約的民主性質。2001 年,時任俄羅斯領導人普京透過解密檔案證實事件。

2000 年 3 月,普京曾接受 BBC 殿堂級記者弗羅斯特訪問,談及俄國與其他歐洲國家的關係。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聯邦誕生,該國著力修補與西方的關係,曾提出加入北約。前英國國防部長羅伯遜(George Robertson)在 1999 年到 2003 年間出任北約秘書長。他憶述在 2000 年第一次碰到普京時,對方就清晰表明希望俄羅斯能加入北約。普京更問及羅伯遜北約何時才邀請俄羅斯加入,羅伯遜回應指北約不會作主動邀請,要由國家們提出申請,惟普京表示俄國不想和一些「毫不相干的國家」(countries that don’t matter)列於同一隊伍。

普京同年也曾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殿堂級記者弗羅斯特(David Frost)訪問,他聲稱自己很難把北約視為敵人,因為俄羅斯都是歐洲文化的一部分,他不能想像國家被整個歐洲孤立,如果俄國的意見獲得平等對待,他們願意加入北約。據指在 2000 年,普京的意見被時任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斷然拒絕。到 2004 年烏克蘭爆發親西方的橙色革命,加上北約陸續吸納前華沙公約國家,普京亦愈來愈猜疑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