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傑:「接駁靈聲」—— Scott Derrickson 低成本拍精彩恐怖片

A+A-
電影「接駁靈聲」劇照。

看「接駁靈聲」(The Black Phone)之前,我想起了「殺人犯」。當年,看見「殺人犯」的電影海報,郭富城一臉陰森,深深著迷,看完電影,當然知道是另一回事。「接駁靈聲」的海報,一個男人戴上恐怖面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還要找來 Ethan Hawke 扮演面具男,自然以為電影的焦點落在這個奸角身上。不好意思,騙局比「殺人犯」開得更大,「接駁靈聲」其實以被拐帶的阿哥為主角,遺傳了通靈能力協助破案的妹妹為副,Ethan Hawke 為何心理變態?提也沒有提及。又不是很重要,無話名氣大就一定佔戲重,拍得好看的話,找一隻老鼠做主角,也沒有問題。

好看不好看,就要視乎大家的口味。近代的驚慄片,最注重的橋段是有沒有出人意表的轉折。看到結局,如果觀眾沒有估你唔到的驚嘆,便好像不合格。以此作準則的話,「接駁靈聲」肯定讓人大失所望,最估你唔到,就是劇情竟然平鋪直敘得如此徹底。像「小丑回魂」(It)或「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又是 70、80 年代,又是小鎮出現失蹤兒童個案。這次跟超自然力量無關,純粹有個男人手痕,捉了幾位青少年回家殺害。不幸地,捉了一個懂得跟鬼魂溝通的青少年,透過一部沒有接通的電話,跟之前幾位受害者聯絡,終於死裡逃生。被鬼魂教了甚麼招數,就使出甚麼招數戰勝對手,很誠實。

不過,看電影也不一定只享受橋段上的出人意表,有時氣氛上的營造也重要。在這方面,「接駁靈聲」強得多,至少有幾幕,我真係嚇到個心離一離。不容易呀,看得太多鬼片,像本能反應,你會完全估計到甚麼位置,便會有甚麼所謂意想不到的鏡頭出現。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被嚇怕,其實不是被劇情發展嚇怕,只不過是被突然轟一下的音響效果嚇怕。如果你是重視數量多於質量的理性人,「接駁靈聲」會讓你覺得有點浪費;如果你重視質量多於數量,可能覺得等待了大量時間,只為那一下受驚,也是值得。我是後者。

無論如何,電影也值得尊重。原著小說作者是 Joe Hill,即 Stephen King 的兒子。如果我父親是 Stephen King 的話,我應該不會寫小說;寫小說,也應該不會寫恐怖題材。擁有這樣挑戰高難度的勇氣,值得敬重。導演 Scott Derrickson 更神,之前埋了 Marvel 堆,拍「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居然抗拒繼續拍續集,情願回歸初心,拍低成本恐怖片,簡直有種視錢財如糞土的氣派。可能,在香港娛樂圈太難看見,單單為了導演的決定,我甚麼也可以忍受得到。

CUP 出版 @ 香港書展 2022

不論是寫還是讀,文字能抒發人的心情,也能紀錄時代掠影,在今個夏天尋書香,就是我們能捕捉的小小歡悅。CUP 媒體準備了多本好書待讀者發掘,更有精美周邊產品,不容錯過!

  • 7 月 20 至 26 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 灣仔會展 1B-E31 攤位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方俊傑,利物浦球迷,前「壹週刊」生活組編輯。主打電影介紹、人物專訪、體育專欄、電視表。著有小說「失戀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