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英國的救護車抵達需時平均 51 分鐘

A+A-
圖片來源:Nigel J. Harris/Shutterstock

民主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新聞自由一定可以令大眾認識真正的處境問題。

兩大保守黨候選人:卓慧思和辛偉誠,對於目前的經濟困局,各自提交藥方。

卓慧思主張馬上減稅,認為等不及了,要將財政還給大眾,讓國民口袋裡多一些現金,不要教他們怎樣花錢,更不妨礙他們消費。

卓慧思認為,自由市場,還財於民,只有低稅才能吸引投資,然後投資才能製造職位。

辛偉誠則認為:現在通脹已經夠高了,6 月底的數字為 9.4%,比十年前暴增了 7%。辛偉誠辯解:他的經濟理念跟戴卓爾相近,必須循序治理經濟,等明年秋天,通脹下降之後,才進一步退稅。

兩個人都引述戴卓爾夫人,以為自己是忠實弟子。這兩套理財方式到底誰正確?

然而前英格蘭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 DeAnne Julius ,用卓慧思那一套,肯定是災難,因為只會刺激通脹,英鎊會進一步走弱。

債台高築不是辦法。英國今年要還的利息,已經是 200 億英鎊。負擔社會幅利,接收大量烏克蘭難民,還有面臨冬天普京關閉油管時,通脹惡化。這一切,是戰後英國沒有遇到過的新問題。

政治領袖不一定是邱吉爾或戴卓爾夫人,每一代的政客,可能水準每況愈下。但是一個社會一定要有自信自由,首先政府帶頭一定要老實,公佈的數字一定要透明。

英國國民為甚麼時時罵首相?因為新聞自由,資訊透明,壞消息絕不隱瞞,加上報紙喜歡報道壞消息 —— 英國傳媒一向認為,政府做得好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政府由納稅人供養。一旦發生錯誤,只要是事實,傳媒放大,社論批評苛刻,也是理所當然的。

這一點,在遠東的極權社會,包括緬甸,永遠不會明白。

曾經為前首相卡梅倫撰寫演說稿的智囊在「泰晤士報」發表文章,質問兩個人:你們知不知道全國十字車緊急召喚,平均也抵達一個病人家中,需時 51 分鐘?心臟病人和中風,怎能熬得過近一小時的枯等?

對於這一點,我同意,香港救傷車緊急召喚,無論住那一區,一定不需要 51 分鐘。

因為香港地方少,人口密度高,18 區的醫院,早在九七主權移交前,已經結構完善。例如,當人口增加,前殖民地政府已經同時開設東區尤德醫院。及後的將軍澳成為衛星市鎮,也有了一座將軍澳醫院。

英國不一樣。有很多村落星散在荒山野嶺。英國人喜歡私隱,退休後與山林田園為伍。我常常看見偏遠的村落,雖然附近綠水青山,一問到最近的醫院在哪裡?當地的老人家似乎不太介意。他們說,只要打 999,有時會來直升機。

英國的老人似乎有點楢山節考的意識,他們不期望子女供養。很多人接受命運歸宿,一個人孤獨地老去,救護車是不是要 20 分鐘來到,英國的老人家在最後的一程,好像也不太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