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夏天,很多台灣朋友都去南部外島的海邊遊玩,到處都是蔚藍的大海照片,太陽灑在上面,金光閃閃,隔著螢幕都覺得耀眼。
因為拍攝新的旅行節目,我參加了不少水上活動。最深刻是在花蓮的清水斷崖爬獨木舟看日出。花蓮我都去過幾次了,但在太平洋撐艇看晨光第一線,實在讓人很感動。
當天凌晨 3 點就出發了,還未到我平日的睡眠時間。那天晚上 10 點到旅館,我努力地只睡了 1 個多小時,不過慣了晚睡,起來時還算精神。清晨沙灘的星空超清晰,有不少人在露營。
下水前先要跟教練上課,4 個參加者中,只有我爬過獨木舟。我以為自己在香港西貢風平浪靜的海灣爬過,今次應該就可以了。怎知道,在花蓮太平洋的茫茫大海中,晚上的浪實在很大,日出前的夜晚漆黑一片,好黑、好黑,在海浪中會很緊張。跟著教練,掙扎一輪才成功出海。但看著日光慢慢從海平線升起,彩色的光芒照亮整片天空,變藍變粉。看著,就覺得等待黎明是值得,那是個充滿希望的時刻。
緊接著順路去了宜蘭龜山島。之前已來看過海豚,距離超近非常可愛。他們已經習慣人類和船,看見遊客來了,會成隊游來,跳起轉圈,濺起水花,現場看到大家尖叫連連。那種興奮和滿足,回想起來都令人面帶笑容。
話說回來,我常去旅行到處跑,居然不會游泳。這個是基本的求生技能,一定要學識,但我孩童時學了幾次都學不會。
雖然不會游泳,但我卻常去海邊玩。因為鄉下在海邊,是個著名的海港,小學時我和妹妹常在暑假回去,然後自己到海邊遊玩,捉魚捉蝦。爸媽上班,我們自己坐車回去,叔叔在過關口岸來接我們。平日婆婆忙碌管不了那麼多,我們小孩子,每天都會走路到海邊。有時在沙灘,有時走在防波堤上,或者在碼頭看漁船上岸。
回想起來,也真是危險。有次我們在一個淺灘的珊瑚礁石塊上捉雞泡魚,一捉起來放在手上,牠立刻漲成一個圓球,可愛又可憐。妹的拖鞋被海浪衝走了一隻,住在隔壁的姐姐,是跟我們一起去的玩伴,立即下水伸手去抓,我抓住岩石然後再抓住她另一隻手臂。當時的海浪頗大,石頭被一直沖刷,說不定水深很深,甚至有離岸流。如果鄰居姐姐真的不幸下水,我們也救不了。
只能說傻人有傻福。
總而言之,我整個童年都是在海邊渡過,海風吹來有鹽,空氣有海水的味道。每日回家吃晚飯時,背心、短褲、頭髮都是濕答答的,被婆婆大罵。
經過這片海,我爸游了 3 天的水,才成了另一個小漁港裡的人。
如今過了很多年,裡面的人又要漂洋過海,在他鄉找自己的家。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是大海的孩子;天星小輪兩岸的燈火、海旁的雪糕車、木製電車上的海岸風景、城市大樓看出去的海天一色、中文大學宿舍看出去的吐露港、西貢、鯉魚門、長洲的海鮮…… 這些最美的漁港風光,會一直烙印在每個人的心中。
黑夜很黑,下次回港時應該要看一次海上最亮的日出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