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斯三世,曾與港督之位擦身而過?

A+A-
1979 年,當時仍時王子的查理斯訪港,曾到訪沙田瀝源邨。 圖片來源:Chan Kiu/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Elizabeth II)於 9 月 8 日與世長辭,其子查理斯三世(Charles III)隨即繼承王位,成為新一任英國君主。不少港人對查理斯三世最深刻的印象,可能是與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和卡米拉王后(Camilla)的兩段婚姻,又或者作為英國史上最年長登基君王之紀錄。其實,查理斯三世與香港的淵源本來不止於此,1987 年他就曾與港督之位擦身而過。

英國資深外交官古沛勤(Sherard Cowper-Coles)在 1977 年加入英國外交部,曾任英國駐以色列、駐沙特阿拉伯和駐阿富汗大使。1994 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他被調任為外交部香港司司長,第一身掌握香港過渡期時,英國政府內部的重要討論內容。2012 年他出版回憶錄 Ever the Diplomat,講述外交官生涯的種種細節,其中一部分觸及香港問題。他在書中指出,當時仍是王子的查理斯,一度是外交部力薦的港督人選。

事情要追溯到 1982 年,當年英國已經開始部署香港前途談判,於是委派資深外交官、前駐華大使尤德(Edward Youde)接替民望極高、但年事已高的麥理浩(Murray MacLehose)出任港督一職。尤德於任內總算帶領香港渡過中英前途談判,並在 1984 年見證兩國簽訂「中英聯合聲明」。可是 1986 年 12 月 5 日,他在率領香港高層經濟貿易代表團訪問北京期間心臟病發猝死,消息震驚英國和港英政府。

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緊急命令外交部草擬一份後補港督名單。根據古沛勤的描述,該名單有近 50 人,排名第一的,是當時的查理斯王子,排名第二者為西敏公爵格羅夫納(Gerald Grosvenor),而當時的外交部亞太區助理次官、有份參與「中英聯合聲明」的衛奕信(David Wilson)差不多排在名單中最後。戴卓爾夫人最終挑選了相對熟悉中國事務的衛奕信出任港督一職,但古沛勤沒有提到具體原因。

在古沛勤出版回憶錄後,衛奕信也曾接受「南華早報」的訪問,表示自己看過該書,他也一直也不明白為甚麼會獲戴卓爾夫人委任為港督。他提到尤德的死令他很傷心,因為兩人相交甚深,但十分榮幸能夠接替對方,做了超過 5 年港督。最終,衛奕信帶領港人走過因為主權移交,以及後來六四事件所造成的信心危機,並推出「香港人權法案」、「玫瑰園計劃」等方案來挽留民心,但是新機場成本浩大,引致中英外交風波,衛奕信也被彭定康(Chris Patten)接替。

「星期日泰晤士報」形容,如果當初是由查理斯王子接替尤德出任港督,帶領香港走出信心危機,歷史的軌跡可能截然不同。十年之後,查理斯王子到訪香港,見證了英國國旗徐徐落下的畫面,他後來在私人日記中形容,中國的領導人們好像「嚇人的老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