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浩基:「命懸 2000 呎」—— 讓你坐在影院中腎上腺素急升

A+A-
電影「命懸 2000 呎」劇照。

筆者素來喜歡絕地求生片,理論上這類型電影應該是香港觀眾的最愛,絕地求生,邊個唔想。雖然「獸獵」(Beast)無法滿足預期,但看到「命懸 2000 呎」(Fall)時,仍是屢勸不改,二話不說就跑進場。

「命懸 2000 呎」是由 2017 年「鯊海 47 米」(47 Meters Down)的製作團隊製作,以高度作為恐懼招徠的一個故事。導演 Scott Mann 和編劇 Jonathan Frank 也坦白承認,參考了紀錄片「赤手登峰」(Free Solo)和電影「職業特工隊:鬼影約章」(Mission: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中湯告魯斯(Tom Cruise)攀爬哈里發塔的橋段,而啟發靈感,嘗試發掘觀眾對高度和墜落所帶來的心理恐懼和衝擊。

故事講述女主角 Becky 和未婚夫 Dan,及好友 Hunter 一起爬山,結果 Dan 發生意外死亡。在未婚夫逝世 1 周年那天,Becky 徹底崩潰及酗酒,其父親數度勸阻不果,正當她準備自殺時,Hunter 來找她,提議一起攀爬一個位於加州沙漠、2,000 英尺(約 610 公尺)高的廢棄無線電塔 B67 電視塔(B67 TV Tower),以克服攀爬恐懼。當 2 人爬到塔頂時,由於該塔日久失修,2 人發生意外被困,也因太高而沒有手機訊號,她們必須找辦法離開,否則在沒有足夠裝備和糧食下,只會死路一條。

影片將近 1 個小時都是困在塔上,感覺就像碧琪.麗芙莉(Blake Lively)主演的「奪命狂鯊」(The Shallows)中,女主角被困在石灘和浮標上,與鯊魚對抗一樣。這類影片宜短不宜長,因為場景沒變化,一旦稍長,節奏就會拖拉。「命懸 2000 呎」全片 1 小時 43 分鐘,比一般驚慄片的 90 多分鐘略長了一點,但看時感覺還好,整體刺激緊張,中間轉折也不少。盡量不劇透太多,以免影響觀影的驚喜。當然,跟「奪命狂鯊」中有強烈反派生物作抗爭對象不同,「命懸 2000 呎」中女主角的抗爭對象,就只有死神和地心吸力。當中雖然也有生物是反派,如等著吃她的秃鷹,但秃鷹跟鯊魚、獅子那種反派相比,感覺就弱了幾檔。

筆者認為「命懸 2000 呎」整體比「獸獵」好,因為這類絕境求生驚慄片,除了外在刺激,應當還有角色上的救贖和成長。在這個主題上,「命懸 2000 呎」算是找到較新穎的突破點。要在新穎上帶上一個「較」字,是由於其突破點不是沒見過,早幾年的驚慄片也有,可是它將幾種不同類型的驚慄片結合,混搭一起,讓編導有點像驚慄片的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之風格,這個恐怕會被塔倫天奴的粉絲說過譽了。

筆者認為此片很值得入場觀看,而非在家欣賞的電影,因為它確實能在過程中,帶動你腎上腺素飇升。如果身體不好,可能會覺得心跳太快。這個就是驚慄片該有的意義,要是情緒不能跟著劇情起伏,那倒不如去坐禪。當然,有時候也難免會腎上腺素飇升,因為急著要在社交媒體上媽叉它。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亂世閉門讀禁書,看舊片。幸福感覺,來自吃喝與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