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蚊蚊:但願人長久

A+A-

一年之中,最喜歡的就是中秋節了。香港的中秋也應該是最有氣氛的,前夕滿街的燈籠:有楊桃、玉兔、金魚。小學時的指定勞作也是燈籠。

那是小朋友最開心的節日,可以「攞正牌」夜瞓,又可以玩點小火,煲蠟簡直是每個人的珍貴童年回憶。公園的草地上擠滿一家大細,各人手中都是月餅、水果、蠟燭和燈籠。微黃搖晃的燈火,初秋帶爽的涼風,照出一片祥和。我還會帶著肥糕狗一起出門,她威風地戴著螢光圈,走在小朋友堆中。而如今能煲蠟的中秋和肥糕狗都不在了。

我剛好是 9 月來讀書,今年是第 3 年在台灣過中秋。前年去台灣朋友的宜蘭老家烤肉,去年疫情正盛,連節日都被奪走了,今年也是第一次跟在台香港人一起過節,名副其實的圍爐取暖。

台灣的烤肉是美式燒烤,火爐上放上網子「一鑊熟」,幾十人的聚會都沒問題,人人有肉食。兩至三個朋友負責烤肉,這崗位會輪流,燒好放另一桌讓大家吃,可以食懶人餐。他們也不玩燈籠,朋友說小時候會拿燈籠到處跑,現在就真的沒有了。我帶了 2 個燈籠去,大家都不以為然。

友人叔叔準備了 100 串雞屁股,我看到都傻了,誰要吃雞「籮柚」啊!怎知,燒得金黃香脆而沒有臭味,大家都搶著吃。人多,100 串全沒了,沒想到叔叔再拿一大袋出來。還有各種生猛海鮮:原隻大魷魚、鮮蠔、香魚、大蜆。連我這個外國人都常吃到海鮮了,可知在台灣吃海鮮並不奢侈,過節更是豪邁。

不過最精彩的還是雞屁股,一想起幾乎就等於台灣的中秋了。

中秋節的那幾天,各家各戶都在自家門前和馬路邊烤肉,也是滿有氣氛。

好玩是好玩,但個人還是喜歡香港的 BBQ。

「天台 BBQ 」向來都是香港人的習俗。一人一支叉,一年四季,自己燒、自己食,到最後是燒方包和棉花糖,燒雞翼則塗滿幾層蜜糖。台灣朋友都無法想像,「用網子一次過烤不是比較有效率嗎?」雖然有嘗試一點港式燒雞翼,但最後也是接受不了太甜的蜜糖,要用回烤肉醬。明白各處鄉土各處情,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不一樣,要入鄉隨俗。

只是可以來個正式的港式 BBQ,掛上燈籠,異鄉人在外團聚,特別感動。當中有幾位在台工作和讀書已幾年了,家人都在香港,今年是久違的,也是在台首次好好過中秋。今次我作為「吹哨人」,平日懶於當活動攪手,但為了中秋團圓,積極約聚也是值得了。當無常成為日常,之後或許又再各散東西;同路人,能見時就多見吧!

買不到那種 Y 形大叉和燒烤假蜜糖,實驗過了,真蜜與純蜜太濃稠,還是小時候買的偷工減料、半水狀燒烤蜜糖最適合 BBQ。朋友特地準備了麥記早餐的熱香餅糖醬包,也是不錯了。如果有廚師腸就更完美。雖然是網燒,大家還是圍圈坐在爐邊。須知 BBQ 不只是為了吃肉,重點是在過程呀!用 Y 形叉叉好大大塊豬扒和雞翼,是真的考驗技術。燒焦會被笑,但燒到最後,也會用兩個叉一次燒 4 隻雞翼給同學吃,一起分享。其實這也十分「香港人」,自己照顧自己,吃飽有閒才顧其他人。如果有同學都不自己燒,只在別人燒好後才在那邊東討西討,下年旅行一定沒有人要跟他同組。台灣就比較熱情大愛,幾個人不介意流汗一直燒大量肉給所有人吃。我不習慣也很不好意思,一直吃別人燒的肉。所以每逢參加台灣烤肉一定會舉手,在燒烤位排隊烤肉給其他人。

小學雞旅行時,已經開始自己透爐生火燒野食了,台灣小朋友不見得會自己生火烤肉,哈哈!劇集的大結局也是天台燒烤,香港人身上實在流著 BBQ 的血。不敢說是最好,但一定最認真、最講究。

萬眾期待的還有聖誕節,我家住新界,小時難得出城一次。在寒冷的天跟父母去紅磡看燈飾、買聖誕襪、裝飾和燈泡,對年輕人來說太夢幻了。中學時也有可穿便服的聖誕派對,情竇初開的少年,也一定忘不了聖誕的浪漫。

農曆新年一定穿新衣,拿利是(紅包),大人打麻雀,小孩吃糖,瘋狂看卡通片,都是美好的回憶。

常常說從前,以後也許只能一直說從前了。我們對於現在,還能說些甚麼呢?一代君主的離去特別令眾人傷心,箇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以前很討厭收到長輩圖或群發的各種節日祝賀,通常不會回覆。

現代人有各種科技和廉價航班,不知何謂距離之苦。到現在真切地明白,一家人齊齊整整在家過節團圓,是有多麼不容易。隔著一面牆、一塊玻璃,拿起話筒,最近即是最遠。

月亮又大又圓,掛天上,也掛在心上。善良的人不會被遺忘。

遲了一點,但仍想好好祝大家節日快樂,平安健康。在這個象徵團圓的日子,但願人長久。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旅行打雜寫作人,一舊雲旅行者雜貨店店主,輕背包文化旅行體驗公司創辦人之一。現旅居台灣。 曾任雜誌編輯及電視主播記者。 2011 年辭職脫離辦公室,開始浮遊旅居生活,投入自由文字工作。 著有台灣出版,記錄西藏尼泊爾印度215天陸路見聞《旅活》, 以及合著《良業遊民》。 曾主持香港電台 <城市遊棄>,<自遊香港>, 以及ViuTV <404不存在的國落>,<返鄉下>等旅遊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