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傑:「魅笑」—— 大眾的心理陰影

A+A-
電影「魅笑」劇照。

你話,做人點可以不懂得為自己包裝?「魅笑」(Smile)的製作成本只有 1,700 萬美金,北美票房轉眼已經超過 3,000 萬。其中一大原因,肯定跟電影公司安排宣傳人員,在不同場合坐定定擺出陰寒笑容,成功引起話題有關。班特約演員,只需坐,只需笑,片酬高極有限,但效果驚人。厲害過叫個女人在舖頭門口用鉸剪腳夾個男人多多聲。

說回電影本身,也聰明。劇情其實沒有太大新意:一個精神科醫生,見到病人在自己面前擺出詭異的笑容,然後自殺。之後便似撞邪,追查下去,原來之前已經發出過多宗類似個案,看見某人含笑自殺後,目擊者最後也含笑自殺,再將含笑自殺似病毒和細菌一樣,傳給下一位目擊者。電影強調神秘力量不是鬼魂,不過,跟以前的那種鬼上身設定,確實沒有甚麼分別。

類似的情節,在「午夜凶鈴」或者更早期的恐怖片也出現過。「魅笑」最底層的新意,是那個似笑非笑的表情,比起撕爛面皮或者用刀割出血痕更驚嚇。一直覺得,恐怖片要恐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是嚇人的內容要常見。例如「凶榜」的升降機、「午夜凶鈴」的電視機雪花畫面、「見鬼」的叉燒,一旦加添了恐佈元素,跟觀眾的日常生活和聯想扣上關係,威力便倍增。你告訴我,外太空好猛鬼,沒有用呀!我又不是太空人,針唔拮到肉唔知痛。以這個角度分析,「魅笑」成功到不得了。皮笑肉不笑?你日日看高官發言、看自己的老闆或上司,一定見到,真心恐怖。

另一樣變化,是把邪惡力量以科學化的精神病來解釋。不過,電影中的主角,不能避免於此,又有童年陰影,心魔難除,導致精神狀態一直被困擾,無法自拔。這實在從太多恐怖片見過,新意有限。我反而不能自主地把「魅笑」當成愛情片看待。不是說笑,電影談到女主角有個舊愛,已分手多年,關係不算融洽,而現有看似天生一對的新歡。出事之後,新歡無法理解女朋友為何性情大變,美其名曰幫助女朋友脫困,實際上為保障自己的人生計劃,在不願意理解另一半真實感受的同時,自把自為地用自己認可的方法去處理,這是全片寫得最貼地、最真實的一段。這種看似幸福美滿的關係,算不算愛情?未必算,但可能正正因為與愛情無關,才幸福美滿。自私地追求自己的人生規劃,不是罪行呀!過分介懷以前發生過的歷史,長期抱有為他人著想,希望為自己贖罪的心態,可能才最易傷害人。

電影票房成績理想,結局又留了伏線,應該會繼續開拍續集吧!開拍續集,可能換了另一位受害人,又可能不會。有新人登場的話,我就很期待,會說到所有人也有心理陰影,有心魔尚待消除?還是終於夠勇氣掟走慣常的設定,夠膽寫一個頭腦簡單的自私精如何跟邪靈對抗?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方俊傑,利物浦球迷,前「壹週刊」生活組編輯。主打電影介紹、人物專訪、體育專欄、電視表。著有小說「失戀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