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 —— 盡興的球迷

A+A-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不少球迷都會在球員進場比賽時,於通道兩旁伸手與球員擊掌。 圖片來源:路透社

剛過去的週末,確實是多姿多彩。跑了幾場體育活動,有自己的球隊在修頓場館首辦旱地冰球賽事,參與了一場主題跑,還有走入香港大球場,事隔 3 年後再感受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

記得疫情前某年的七欖,適逢關於「皇后樂隊」(Queen)的「波希米亞狂想曲:搖滾傳說」傳記電影大熱,當年球場內有許多個「Freddie Mercury」(Queen 的主唱)。事隔幾年,這次場館再響起 Queen 名曲 Bohemian Rhapsody,觀眾跟著「Mama……」大合唱之聲仍然動人。到最後決賽頒獎禮,場館內播起同樣是 Queen 的名曲 We Are the Champions,上空噴出煙火,全場再次大合唱…… 這樣的七欖氣氛非常熟悉,但原來也已睽違 3 年。

體育是運動,也是文化的一種。一場賽事所帶來,甚至留下來的,往往比若干分鐘的刺激來得更多。

筆者入場的是最後一天。就我個人而言,今次最想的當然是撐香港隊,特別是賽前說這是港隊星級華將、我的朋友姚錦成最後一屆參賽。港隊當天不敵老對手日本,在次輪名次賽飲恨,阿成賽後對傳媒表示似乎有意再戰下屆香港七欖,盼望能帶著完美結局步出主場。阿成續留沙場也好,保持原有計劃也好,相信愛戴他的球迷都會尊重及支持。當日筆者在觀戰,聽到主場球迷在香港隊跑出來的那刻,以及激戰時,大叫「Hong Kong、Hong Kong」的打氣聲,嘩,真的,感覺返晒嚟。這種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的獨特氣氛,帶動了現場,也一直震撼著香港球員,是他們的最強動力之一。

今年 Hong Kong Sevens 3 日合計逾 6.5 萬人次入場,筆者主觀感受,覺得有氣氛,但未及以往。以往行入大球場,沿路已有很多「扮鬼扮馬」的球迷興奮進場,周邊餐廳酒吧等氣氛濃厚,不知是今年筆者入場時間問題(週日下午),還是氣氛重返需時,這些場面暫未明顯復見。始終事隔幾年,加上疫情限制影響,要再見以往大賽氣氛,都需要一點時間。然而,其實賽事整體仍是熱鬧的,場內可以脫下口罩飲食的觀眾、賽後三五成群離開球場在唱歌的球迷們,仍是盡興。

參與七欖,看或與不同球迷交流是最好玩的其中一環,過往如果要做傳媒工作,總少不免要四出找造型特別的球迷,叫他們唱唱歌、叫叫口號。坐在球員通道兩旁的球迷,特別是小朋友,就算我們不是球員,都會跟我們「give me five」。這次的 Hong Kong Sevens,不見以往一大班戴上藍色爆炸頭的斐濟球迷,不過仍是有支持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球迷。盃賽決賽,澳洲在落後下最後關頭反超,擊敗過去多次在香港七欖稱霸的斐濟。筆者旁邊剛好是一堆揮著澳洲國旗的球迷,他們看到愛隊擊敗勁敵封王,又跳舞又相擁。

總是有不少小球迷守在球員通道兩旁,等球員過來跟他們簽名和合照。筆者見到有小朋友的小臉頰都簽滿簽名,真想笑問他回去還要洗面嗎?比賽前又會有小朋友獲委任將球送出球場中間,然後大螢幕上會打出他們的名字、歲數及支持球隊。不論有特別任務,或者是當觀眾的小朋友,有些是跟家長作為家庭活動般一起入場,在這些體育比賽中所得到的耳濡目染很有影響力。可能他們會憧憬有朝一日輪到自己,像球場上的偶像們,在球場上為自己的地方爭光。所以,其實一個運動大賽,對大小朋友而言各有意義,那種凝聚力廣闊而深遠。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早已成為代表香港的其中一扇窗,2023 年一屆將於 4 月上演,希望屆時這個年度嘉年華恢復得更像以前,也希望除了男子隊,香港女子隊亦有機會再次在香港大球場內獻技。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讀社會學的多棲體育人,媒體和企劃創作人,體育節目主持兼旁述、司儀,曾主持 2020 東京奧運直播和其他不同節目及活動;軟式曲棍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亦從事文字工作,兼任講師;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帶著「漫遊者」的目光,跟大家用不同角度認識體育,也從體育走出去探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