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密斯大戰嫦娥:中美將在月球展開核能競賽?

A+A-
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返回艙。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本週披露,預計在 2028 年於月球南極基本建成月球科研站,並打算使用核能應對科研站長期大功率的能源需求。中國銳意發展太空事業雖然並不新鮮;惟無獨有偶,美國早於 2019 年也計劃在月球南極建立基地阿提密斯(Artemis),並採用核能供電。

中國計劃興建的月球科研站,是中俄兩國去年 6 月提出的合作項目。根據當時公佈的項目路線圖,科研站將分三階段建成。首階段是從 2021 年至 25 年的偵察,兩國發射探測器到月球。第二階段的實際建設時間則定於 2026 年至 35 年,分為兩期,分別是直至 2030 年的技術驗證、回送樣本、大量貨物交付及展開聯合行動,往後則著眼於建成能源、通信、利用就地資源及其他技術的在軌和地面基礎設施。2036 年後進入最後的利用階段,開始載人著陸月球科研站。

1969 年 7 月 20 日 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月球豐富的資源,吸引各國前來進一步探索。 圖片來源:路透社

比較去年的路線圖與吳偉仁日前披露的消息,月球科研站建設計劃似乎在時間上躍進。吳還指,太空人有望可在 10 年內登月。反觀美國,比中國早兩年推出阿提密斯計劃,但時間表反而延長,起初計劃在 2030 年前建立第一代基地,但技術新聞資訊網 Ars Technica 今年 6 月獲得的內部規劃文件表明,相關時間會推遲至 2034 年,NASA 未來 10 年會專注於在月球軌道上組成一個小型太空站,而非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

歐洲太空政策研究所(ESPI)高級研究員 Marco Aliberti 今年 9 月向媒體 SpaceNews 表示,中國一直渴求建立可靠的替代方案,取代美國領導的阿提密斯項目。往日冷戰,登陸月球成為美蘇太空競賽的一環;而在現時,研究太空政策、大國政治的 Namrata Goswami 博士在雜誌「外交家」解釋,月球已不再只是人類用以炫耀技術,登陸後隨即返回的一塊石頭,​而是蘊藏水冰、太陽能、鉑、鈦、鈧、釔等稀土元素的地方。她認為,太空未來或可能帶來數萬億美元回報,強勁的經濟增長會加強國家軍事及其他力量。

美國和中國計劃中的月球基地同樣使用核能,原因或者一樣 —— 支持長期探索的能源需求。有趣的是,中國「環球時報」2020 年曾引述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指,「美國計劃在月球上建造核電站,可能有助於未來的月球軍事項目,表明美國尋求太空霸權,而不考慮其可能對人類造成的損害和危險」,甚至「美國理論上可以將月球變成核武器的生產基地」。

到去年,中國科學院有研究人員形容核能「最有希望解決」人類太空探索的需求,加上中國也計劃在月球基地應用核能,尋求太空霸權的說法不攻自破。儘管如此,美中正爭奪月球資源之開發,已是外界眼中的事實;網媒 VICE 亦稱,中國的月球核能計劃與美國構成直接競爭。中國自然否認 NASA 局長 Bill Nelson 在 7 月所言「中國正計劃『接管』月球」的說法,惟一場在月球展開的基地競賽,似乎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