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少生物學家會像 Camila Ferrara 那樣,專門研究龜的聲音,因為幾乎沒人聽過龜發聲。但 Ferrara 修讀博士學位時,讀到全球首位描述海龜聲音的紐西蘭研究員 Jacqueline C Giles 一篇論文,得悉至少一種龜會發出聲音,遂決定深入亞馬遜河,由具社交性的巨型南美河龜展開研究,並於最近的「自然-通訊」期刊發表論文,證實至少 50 種龜、一些被視為靜音的冷血物種,確實會發聲。
研究團隊最初只記錄成年巨型南美河龜的聲音,後來發現牠們於孵化以至胚胎階段也會發出聲響,遂集中記錄不同龜在繁殖過程中發出的各種咕嚕、嗚咽和吼叫聲。另外,馬達加斯加射紋陸龜在射精時會發出像「從木板上猛拉釘子兩下的短促聲」。進行實地考察的蘇黎世大學進化生物學家 Gabriel Jorgewich-Cohen,談及家中飼養的一對陸龜初遇時,牠們還會左右搖頭發出「像雞鳴般的有趣聲音」。
Jorgewich-Cohen 遂走訪世界各地水族館為稀有龜種錄音,包括擁有全球 3 分之 2 海龜種類的奧地利海龜島上,一種來自新畿內亞、長達 1 米多的軟殻花背龜;並擴大研究的物種範圍,包括來自紐西蘭、貌似蜥蜴但不是蜥蜴的鱷蜥;看起來像蛇、會發出放屁般聲響的兩棲蚓螈;以及魚類近親、擁有肉質魚鰭的腔棘魚等。
有研究團隊找來 1,800 種被歸類為發聲和非發聲物種的現存數據,結合新錄得的數據作分析,希望從整個進化階段追溯聲音的共同來源,並於 2020 年的「自然-通訊」發表論文,把海龜歸類為「非發聲物種」。論文作者 John Wiens 認為, Jorgewich-Cohen 的研究不足以證明海龜發出聲音是為了溝通。
動物能否用語言交流,向來備受爭議。儘管最近一些研究表明,某些物種很可能具備此能力。例如,大山雀或擁有自己一套語言;海豚會發出獨特的口哨聲互相稱呼以分辨彼此。有些物種還可透過其他身體部位發聲交通,例如響尾蛇的尾巴會發出聲響警告入侵者,或模擬流水聲吸引沙漠中的獵物;獼猴以多種聲音向族群發出不同警號。無論以任何形式發聲音,皆被視為脊椎動物之間一種重要的溝通形式。
Jorgewich-Cohen 指,其研究尚未為某些物種建立完整的聲音庫,故難以解讀如南美林龜發出的 30 種聲音;但現在至少證實龜會發聲,希望能為其中一種整理出聲音庫以找出這些聲音的確切含義。現為巴西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從事淡水龜保護工作的 Ferrara 則認為,聲音交流對海龜 —— 尤其是生活在渾濁河流中的淡水龜 —— 特別有幫助,她現仍專注於研究巨型南美河龜是如何透過一系列複雜的聲音作交流。
然而,2020 年「當代生物學」的一篇論文顯示,全球一半以上的龜因喪失棲息地,以及被濫捕作寵物貿易用途等正瀕臨絕種,將令研究工作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