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彼理:民主政治與政策擺動

A+A-
英國有示威者要求削减 10% 的增值稅(Value-Added Tax)。 圖片來源:路透社

近來有個不知道是否準確的印象:不少香港人來英定居或者在英國置業的時候,都會做好功課,了解現行的稅務和規管條例。然而,似乎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英國的規例較常變,不像香港那般穩定。

舉個例子。我在英國的 13 年裡面,利得稅從 28% 逐步減到 2017 年的 19%;去年曾經宣佈從 2023 年起會加到 25%,今年 9 月又宣佈會維持 19%,到 11 月又說要加到 25%。在同樣的 13 年裡面,香港的利得稅率只有一個:16.5%。

買樓收租嗎?至 2017 年起,英國政府已逐步收緊收租業主物業按揭供款退稅的幅度,又引入針對租盤的能源效益要求。今年 9 月起,蘇格蘭民族黨執政引入「臨時」租務管制,不准業主向現有租客加租。工黨的倫敦市長簡世德,也在鼓吹引入租管。即使是保守黨的英國房屋大臣高文浩,也有計劃在英格蘭引入法例,要求業主終止租約時要有合理理由,廢除 1988 年房屋條例第 21 條的運動。香港最近也引入劏房租務管制,但涵蓋的物業比例不多,也沒有多少擴展租管的風聲。

儲蓄退休?不少人都留意到,把每月薪金的部分放到公積金戶口內,那部分的薪金便暫時不用計入應課稅收入(salary sacrifice)。公積金戶口類似香港的強積金戶口,都有不少基金可供選擇。滾存到退休年齡,便可一次取出或購買年金 —— 由於戶口內的金額並未課稅,所以在取出或收取年金時,或需繳交相應入息稅。

但好像沒有多少人提及的是,公積金戶口內的金額如果滾存到一個上限,即「lifetime allowance」,超出的部分便要額外納稅,而且還不低:買年金或者逐步取出的話,稅率是 25%;一次取出的話,稅率更是 55%。這個上限在甚麼水平?2010 年時是 180 萬英鎊,2012 年減到 150 萬英鎊,2014 年減到 125 萬英鎊,2016 年減到 100 萬英鎊;之後按通脹略加,現在是 107 萬英鎊左右。最近幾年一直有傳聞說,為了開源,財政部有計劃將這個上限減到 80 至 90 萬英鎊。打亂臨近退休者的人生規劃?「收稅的藝術,在於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嘛!臨近退休的高儲蓄人士畢竟不多,那就對不起了。

之前有朋友會在公司配對的百分之比以上,再額外把錢放到公積金戶口內,因為可以省入息稅。又聽說有人買蘇格蘭某大城市外圍的物業收租,因為「回報率吸引」,有 9%。以上種種當然都屬於正當理財決定,但未來數十年的政策走向、波幅,也要充分納入考慮。

我並不是想說英國不及香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許總比有疾不療好。香港體制長久以來都對有產階級友善,「穩定」的規例下放任社會不滿累積,亦非好事。

我只是想說,在民主社會,政策往往隨著國民訴求優次而改變。即使是在沒有民主,但有不少港人懷念的戰後港英時期,各種政策,例如租務管制,也可以每幾年修改一次。過往 2 年既然有十多萬港人移居英國,也該要對民主政治下的政策擺動有所預期。長遠而言,如果有更多港人參與政治(雖然報酬不太吸引,也很難規劃生涯),方可擴闊此地對政策可能性的想像,而不是只被政策影響。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出生於生紅豆的南國以南,居住在有絲路的西域以西。興趣紛亂蕪雜,現正學習科技、文史、政經、社會、環保、生活,然而無一精通。在倫敦時牽掛香港,在香港時想念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