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個問題,助你在職涯更上一層樓

A+A-
圖片來源:siro46/Shutterstock

現今人們的職業生涯變數更多,以往追求一味往上爬的職業階梯,已被非線性的「波浪形」發展路徑取替,鼓勵探索不同方向,重新評估個人工作目標。但面對每日排山倒海的工作,如何顧及長遠職涯發展?

英國 Amazing If 公司曾與維珍航空、微軟、巴克萊銀行及 Sainsbury’s 等合作,每年培訓逾 10 萬人實踐職涯規劃。創辦人 Helen Tupper 和 Sarah Ellis 認為,漠視職涯發展不但使技能停滯,面對裁員或架構重組等變化亦更欠缺彈性。她們將窒礙個人發展的因素,歸納為「何時、何人、何事、何地」4 大挑戰,並提出破解的思維和對策。

1.「何時」挑戰

  • 心聲:「當我『完成手頭上的項目』或『忙碌過後』,才開始考慮職涯規劃。」
  • 職業風險:職業發展與日常工作之間出現割裂
  • 策略:熟習運用「5 分鐘思維導圖」(5-minute mind map)

減少規劃時間,建立運用「5 分鐘思維導圖」的習慣,定期以自我指導的問題認識自我和確立行動時機;例如「我為何要建立聲譽」,其思維導圖便可能包括「建立關係」、「帶來新觀點和積極影響」;最後以「現在可怎樣做?」作結 ——「下次我將向上司建議,如何利用我懂得建立關係的優勢,加強與其他部門溝通。」

2.「何人」挑戰

  • 心聲:「沒人幫我發展個人技能。」
  • 職業風險:個人進步取決於他人
  • 策略:增加你的橫向支持

階梯式的職涯發展依賴上級扶持,卻低估了與同輩交流想法和經驗的重要。可先透過 Slack、Microsoft Teams 或 WhatsApp 等應用程式創建一個同事群組,然後邀請至少 5 位志同道合的同事加入,互相分享啟發職涯成長的所見所聞;並讓組員各自邀請身邊的同事加入以擴大群組,刺激新想法和增加共同學習的機會。

3.「何事」挑戰

  • 心聲:「我不確定自己想發展甚麼。」
  • 職業風險:獲得「正確」答案之前無法展開行動
  • 策略:創建學習導航表(leaving navigator)

以縱軸由上而下表示與「當前」和「未來」工作崗位相關的知識;以橫軸由右至左表示「需要學習」和「值得學習」的技能,劃分成 4 個區域,為眾多學習目標和方法排序。這些目標既反映當前學習所需,亦揭示了日後職涯的要求,還能展示兩者所需的共同技能,確立應從哪裡著手為自己增值。

4.「何地」挑戰

  • 心聲:「我工作的地方缺乏發展機會。」
  • 職業風險:感到沮喪並失去動力
  • 策略:訂立進程框架

機會未必顯然易見,尤其是當不清楚個人崗位角色、未獲提拔或晉升過程漫長而艱辛,無疑使人氣餒。但與其讓環境決定發展,不如為自己訂立進程框架,主動發掘新可能。首先設定想爭取的機會,然後反思其重要性,最後訂立獲得機會的 3 種方式,例如:「我想第一次帶隊,因希望能支持他人發展,故可建議帶領新員工、為其剛入職生涯提供指導,並自我引薦成該項目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