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是金錢,當有人用錢買時間,更多人只能把時間當錢花,包括韓國青年男女。排隊文化在 1980 年至 2000 年初出生的 MZ 世代中日漸盛行,為了買到品牌物以至折扣貨,等上數小時也樂此不疲。專家分析,在求職難發達更難的時代,他們從中追求的不只物質,還有微小的幸福和成就感。
33 歲的林氏日前輪候 3 小時,只為購買最近網上大熱的大福。由於開店前已有人龍,李氏有賴家人先從清晨 5 時排隊,自己起床後再去接力方能成功,但仍指:「努力的成果叫人高興。」32 歲的尹氏更不簡單,只為買得去年底以平價聞名的 「噹噹炸雞」,幾經盤算還是白排隊。「以為過段時間熱度減退,中午前到超市就行,結果徹底失敗。」最近尹氏再度挑戰,總算「抱得炸雞歸」。
以上並非個別例子,在社交媒體搜尋 #開跑(#오픈런)、#輪候地獄(#웨이팅지옥)等話題標籤(hashtag),即可找到大量相關帖文。除了網民分享排隊心得,也有聊天室供同好交換情報。電視台更推出以排隊為主題的綜藝節目,乘此風氣博取收視。有分析指,經濟不景氣加上物價急漲,青壯年人士心裡鬱悶,所以就算排隊買到的並非名牌,也得到憑一己努力達成目標的成功感。
專家指出,人們會想「得不到那商品將會後悔」,還希望「在經濟差時從日常小事得到滿足」。仁荷大學教授李銀姬(이은희)更指:「隊伍令人覺得想商品物超所值,該花時間去等。」因此,只是大福或炸雞也好,人們仍想為此「排除萬難」,以求在苦日子中嚐點滋味。仁川大學消費者學系教授李英愛(이영애,音譯)強調:
經濟成長期那一代人認為,付錢是為了擁有;經濟能力有限的 MZ 世代則認為,消費的價值在於體驗,無論是二手交易等共享消費模式,抑或大排長龍的商品,如今也十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