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瑞士會否放棄中立國身份?

A+A-
圖片來源:Hollie Adams/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持續一年的烏克蘭戰爭,改變歐洲的政治面貌,更令座落於大陸中央的瑞士,面臨利益衡突的困境。西方盟友想把瑞士製武器送到基輔,當地法例卻禁止此事;國際對展開侵略的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瑞士銀行卻替俄國寡頭匿藏龐大財富。這個以維和者自居的小國,應否改變其中立理念?一場全國辯論就此展開。

打從百多年前的維也納會議開始,瑞士就自視為世界和平締造者和人道主義者,兩戰期間也堅守其中立原則,全國 9 成人口仍將其奉為民族理想。如今烏國奮力抵禦俄羅斯的侵略,瑞士軍火工業則可提供歐洲人出口烏國的武器及彈藥,但當地法律禁止任何購買瑞士武器的國家,將它們送往烏克蘭等衝突之地。蘇黎世大學國際法教授 Oliver Diggelmann 坦言:

作為一個出口武器的中立國,瑞士正陷入這種兩難。既想做出口武器生意、對這些武器保留控制權,同時又想做個好人。這正是我國的困境。

瑞士作為全球最大離岸財富中心,仍在服務眾多與普京為盟的俄國寡頭。一名正與瑞士談判、不願具名的西方國家高官直言,這令西方國家質疑瑞士追求的是「經濟利益上中立」。伯恩大學研究瑞士中立的學者 Sacha Zala 則指:「人人也知這種狀況正在傷害瑞士。整個歐盟也氣惱。美國人也生氣。就連俄羅斯人也有怨恨。但亦表明這種對中立的信念有多深植我們腦內。」

歷史角度來看,瑞士的中立並非在於避免戰爭。Zala 表示:「早期的中立概念是對衝突雙方的中立。」從拿破崙時代歐洲列強認同中立瑞士可作緩衝,到了 1907 年的海牙公約將此性質編成法規,要求中立國避免發動戰爭、確保領土不被交戰部隊使用,並在交戰各方之間保持同等距離,譬如若要出售武器,對象應是所有衝突方而非其中一方。

瑞士人有「武裝中立」一說,認為該國不僅要保持中立,還要擁有維持中立的能力。保守派人士認為,本地軍火業對此尤其重要。譬如 Oerlikon-Bührle 這間瑞士公司,正是防空砲車 Gepard 的唯一彈藥生產商,德國已將數十架 Gepard 運往烏克蘭,瑞士則阻止德國添購彈藥,Gepard 的德國製造商 Rheinmetall 現計劃在本地開設工廠生產這些彈藥。

瑞士凍結約值 80 多億美元的俄羅斯資產,既被俄國指控為放棄中立原則,又被西方質疑執行制裁不力,僅針對冰山一角。 圖片來源:Jose Cendo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News

瑞士的做法嚇退很多國防業大戶,軍火業貿易組織 Swissmem 發言人 Matthias Zoller 表示:「未來兩三年,我們會繼續生產,履行舊約,但若沒有新訂單,出口市場將會死寂。」親商界的自由民主黨年初起草法案,允許擁有相同民主價值觀的國家再出口瑞士製武器,但上週遭作為國會最大黨的瑞士人民黨否決,理由是法案明顯針對烏克蘭而有違瑞士中立性。

起草人 Thierry Burkart 反駁:「我們所融入的西方夥伴關係,不是指具約束力的北約聯盟,而是我們與西方共享的價值觀。那並非意味我們並不中立,但我們不應阻撓西方國家的援助。」他認為,瑞士的中立只有在靈活、並獲世界其他國家相信之下才能奏效。然而,多數反對放寬出口規則的議員曾公開指控俄國的侵略行為,國內不少建築亦掛上支持烏克蘭的旗幟。

部分保守派政客正收集簽名推動公投,以就瑞士憲法的中立部分作出更嚴格解釋。議員 Walter Wobmann 強調:「我們要麼中立,那就一直堅守這點;或者我們加入聯盟,譬如北約。選哪一個?瑞士必須決定。」回望歷史,瑞士在二戰時曾向納粹妥協,到冷戰期間再通過削減與蘇聯的貿易,來跟美國和解。Zala 認為,這證明了為何中立這個概念,從沒許多人所認為般清晰。

說你保持中立,就等如說你是個好基督徒。這究竟代表甚麼?何謂好基督徒?而又何謂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