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自 2014 年爆發軍事政變後,政局持續不穩,更觸發年輕人長期抗爭。隨著 5 月 14 日泰國即將舉行大選,多名年輕社運人士都有望進入國會,但在不公平的選舉制度,加上軍方再發動政變的陰影下,民主派即使民望領先,要籌組政府依然舉步維艱。
2020 年初泰國憲法法院宣佈解散未來前進黨(Future Forward Party),該黨本身以年輕選民為基礎,為冒起的新議會力量,裁決成為連場反政府運動的導火線。現年 30 歲的社運領袖 Chonthicha Jaengraew 就此走上街頭,接連面對煽動叛亂、冒犯君主等 28 項控罪,大有可能鋃鐺入獄,但她還是代表前進黨(Move Forward Party)參選國會。
在多次抗爭運動中,Chonthicha 不但活躍前線,還扮演著「參謀」角色,提出過多項訴求,如要求軍方背景的政府下台、重新修訂民主憲法、改革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君主制等。對於為何從街頭走入議會,她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解釋,是要確保議會聽到街頭的聲音,她亦深信可透過議會訂立部分法律,特別是人權相關法例,以實現街頭抗爭的部分訴求。
其代表的前進黨,被公認為 3 年前解散的未來前進黨繼承者,在民意調查中僅次於最大反對黨為泰黨(Pheu Thai Party),特別得到年輕選民的支持。提名參選總理的前進黨領袖皮塔(Pita Limjaroenrat)深信,鎮壓抗爭和解散未來前進黨所觸發的憤怒,可以為他們贏取支持,「泰國人將證明選票比子彈更有力」。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政治學家 Prajak Kongkirati 指出,前進黨首次在主流政壇確立進步議程,代表著尋求真正制度變革的新型選民。然而,儘管皮塔表明有意跟為泰黨籌組政府,但前進黨改革君主制的訴求過於敏感,始終成為與其他民主派合作的障礙。
民主派面對的扭曲選舉制
隨著現屆政府出現內訌,原本支持總理巴育(Prayut Chan-o-cha)的人民國家力量黨(Palang Pracharath Party),今屆大選反推舉同為軍方背景的副總理巴威(Prawit Wongsuwan)為總理,迫使爭取連任的巴育代表統一泰國建國黨(United Thai Nation)出選。
有評論或者以為,建制派分裂會令民主派有機可乘,但這未免過分樂觀。2017 年軍政府修憲過後,總理候選人必須取得參眾兩院 750 名議員過半數支持,而參議院 250 席大多數由軍方委任,意味著民主派必須在 500 個眾議院議席中,贏得多達 376 席才能自行選出總理。制度本身已如此不利民主派,泰國政治學家 Titipol Phakdeewanich 更提醒,即使巴育與巴威陣營分裂,但為阻止為泰黨執政,他們很大可能再度合作。
作為最大反對黨的為泰黨,領袖貝東丹(Paethongtarn Shinawatra)是前總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女兒,其繼承的政治力量曾兩度被軍方趕下台。談起他信,國際難免想起貪腐,但其推行的民粹經濟政策,如全民醫療和債務減免,始終為他贏得廣大人口支持,特別是農村選民,使得其家族的政治生命不斷,為軍方眼中最大威脅。如今貝東丹承諾提高最低工資等政綱,在在喚起選民對他信時代的記憶。
為泰黨可能會政治妥協?
報道東南亞事務的記者 Andrew Nachemson 在「外交政策」雜誌分析,假如貝東丹在父親庇蔭下,成功贏得絕大多數的 376 席,當然可先行籌組政府,穩坐總理寶座,但建制派不會樂見其成,變相增加政變風險。
假如為泰黨議席不足,自然要跟其他民主派籌組政府,但潛在第二大黨前進黨的訴求敏感,顯然是冒險選擇。假若民主派整體不夠 376 席,為泰黨更有可能要跟中間派或建制派合作。儘管為泰黨否認有類似計劃,但 Titipol 提醒,為泰黨向來善於政治權宜,為取得政治權力,跟巴威與人民國家力量黨合作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屆時主動權將落在巴威手上。
即使街頭抗爭力量,有機會憑藉今次選舉進入議會,惟在軍方控制參議院的前提下,難保執政權力最終還是落在建制派手中,巴育或巴威繼續掌權,是整個扭曲制度的可能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