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將來可以讀心?

A+A-
研究員使用 fMRI 掃描儀收集參與者數十小時的大腦活動數據。 圖片來源:Nolan Zunk/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人心難測,最近就有研究團隊結合一種類似 ChatGPT 的 AI 模型,以及功能性磁力共振腦掃描(fMRI)讀取的資訊,將人的思想轉化為文字,換言之,未來靠儀器就能讀取人心。但研究團隊擔心,這種「語言解碼器」可能會被惡意利用。

帶領這項研究的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T Austin)電腦科學系研究生 Jerry Tang 在記者會上表示:「現時,(腦內)語言解碼需要透過神經外科手術植入設備方能完成。我們的研究首次透過非侵入性大腦活動記錄,由 fMRI 收集而來的數據,解碼出(大腦中)持續出現的言語。」研究日前發表於期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

他進一步指出:「語言解碼的目標,是記錄使用者的大腦活動,並預測到用戶聽到、想說或想像中的詞語。最終,我們希望這項技術可以幫助受中風等影響,或患有像漸凍人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等病症而失去說話能力的人。」

這次研究有 3 名受試者參與,他們躺在 fMRI 機器 16 個小時聽錄音故事,研究人員由此收集數據訓練 AI 解碼器。「解碼器」經訓練後,可透過大型語言模型 GPT-1(ChatGPT 的前身),將特定大腦活動與相應單詞及短語意義配對,並生成文字。

之後,參與者次再接受 fMRI 掃描,同時聆聽訓練數據集以外的新故事,解碼器會透過他們的大腦活動,讀取錄音內容。不過,解碼器得出的文字與原有錄音仍有出入,例如解碼文字為「她甚至還沒有開始學開車」,講稿原文則是「我仍未有駕駛執照」。

研究高級作者、UT Austin 神經科學及電腦科學助理教授 Alexander Huth 解釋,現有「讀心技術」是靠植入使用電極的設備到體內,並基於患者動作,例如嘗試說話時嘴巴的運動,預計其思考內容。他們的團隊則專注於通過大腦血液流動、fMRI 掃描收集得來的內容,其系統更重視思想、語義及意義層面。Huth 認為:「我們得到的不是某人聽到或說出的確切語句,而是要點。」

此外,在研究中,團隊更測試解碼器能否翻譯參與者在觀看無聲電影時的想法,以及他們在腦海中想像的故事,最終成功辨認出參與者所看或想像的內容。而相比想像,解碼器在錄音測試中產生的文本更準確,不過仍能夠透過大腦活動,收集到受試者想像內容的一些基本細節。

研究人員相信這項技術有望成為新的溝通方式,但他們也警告,解碼器會引發對精神私隱的道德憂慮。團隊在研究中指出:「我們的私隱分析顯示,目前需要受試者合作來訓練及應用解碼器,但是,未來的發展可能使解碼器能夠繞過這些要求。」研究人員總結道:「基於這些和其他不可預見的原因,提高對大腦解碼技術風險的認識,並制定保護個人精神私隱的政策,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