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與日本長期有著歷史爭拗,加上近年貿易糾紛,南韓民間曾發起「No Japan」抵制來自日本的一切。不過,隨著日韓關係解凍,愈來愈多年輕南韓人被日本產品及文化所吸引,也不再像前幾代人一樣,視日本為敵人。
鄭世雅(정세아,音譯)很高興見到韓國喜劇演員金慶旭演繹 2000 年代初期的日本酒吧老闆角色「田中」,由此喚起她觀看鄰國動畫的少女記憶。她認為該角色輕鬆地談論日本及其文化魅力。她說:「社會環境中有一種聲音鼓勵抵制日本文化,但人們似乎自然而然地接受這種想法。」
金慶旭認為:「對於年輕人來說,重要的不是為什麼(我扮演日本角色),而是實際上這種類型,他們真的喜歡。」他十幾歲時就對日本文化著迷,這促使他演出這個角色,為觀眾提供一種韓國鏡頭缺少的風格及背景。其獨特的日本腔調、狼尾髮型、復古服裝及精通日韓流行歌曲都是成功關鍵。
日韓歷史爭端在 2019 年蔓延到貿易問題上,兩國關係跌至幾十年來的最低點。但今年日韓關係開始破冰,繼南韓總統尹錫悅 3 月到訪東京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 5 月訪問首爾,是日本領導人 12 年來首次到訪,岸田更向戰時受害者表示哀悼。
金慶旭深深感受到南韓年輕人態度有所改變,因近年田中不僅與著名 K-pop 明星一同演出、在 YouTube 上擁有近 80 萬名支持者,其全國巡迴演唱會門票更在幾分鐘內售罄,情況與他 2018 年出道初期得到的反應截然不同。
南韓年輕人對日本的喜愛,推動當地對日本消費品的需求急升。飲品巨頭朝日啤酒上個月推出新罐裝啤酒,據稱能重現生啤的飲用體驗,首爾的啤酒愛好者在超市門外紮營,準備第一時間買到產品。39 歲的孫寅錫(손인석,音譯)等了好幾天才在便利店買到新啤酒。他說:「我不是日本啤酒的忠實擁躉,但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產品,人們對日本的看法確實大有改善。」
與 2020 年相比,第一季度南韓對日本啤酒及威士忌的進口量分別增長近 250% 及 300%,而入境的服裝貨運量增長近 47%。相比之下,2019 年日本啤酒的進口量下降 90%,當時不斷加劇的爭端,使啤酒成為初期全面抵制的目標。市場調查公司 Hankook Research 在 1 月份的民意調查顯示,南韓人對日本的喜愛度得分是 2018 年以來最高,其中最喜歡日本的年齡層是 29 歲或以下。
至於有關 1910 年至 1945 年日本殖民統治期間,被強徵為慰安婦及強迫勞動的韓國受害者要求東京道歉和賠償一事上,尹錫悅政府冒著政治反彈的風險,透過首爾法院在 3 月頒佈,由韓方所設基金會負責對受害者進行賠償。上述機構 3 月份的一項調查則顯示,40% 的南韓人支持尹的補償計劃,53% 的人反對;超過 51% 的 29 歲或以下的受訪者支持判決,而 36% 的人持否定態度。峨山政策研究院區域專家 James Kim 認為,政治趨勢正促使年輕人對日本採取不那麼敵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