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兵變後,普京鐵定要解散整個僱傭兵集團,頭目普里戈任流亡白羅斯,一切看似塵埃落定。但華格納集團在非洲有 5,000 名僱傭兵,專門服務中非共和國、利比亞、馬里、蘇丹等非洲政權,為集團最有利可圖的市場。究竟華格納「非洲帝國」能否延續,抑或會被普京「國有化」?
要了解華格納的「非洲帝國」,必先要掌握集團的營運方式。「經濟學人」分析指,華格納不是以單一實體運作,而是一個與俄羅斯政府有聯繫的公司網絡,與外國政府簽署合同下運作,類似 19 世紀的殖民企業。這使得俄羅斯能夠參與軍事冒險行動,但相比部署正規軍承擔更少責任。
與烏克蘭戰場上的華格納不同,國外華格納部隊不是以囚犯組成,主要都是受薪的僱傭兵。除了俄羅斯人,更有來自敍利亞及利比亞的僱傭兵,薪酬由普里戈任私人網絡營運的礦產貿易支持。根據「金融時報」估算,從 2018 至 2021 年,普里戈任的礦業帝國累積多達 2.5 億美元收入。
對於華格納瀕臨解散,其簽署的非洲僱傭兵合同將何去何從,「外交政策」雜誌非洲事務記者 Nosmot Gbadamosi 便引述專家分析,華格納在中非共和國、馬里和蘇丹業務相對獨立,擁有相當高的自主權,普京要解散或接管當地部隊自然十分困難,甚或可導致當地喪失穩定局面的武裝力量。雖然普里戈任承認國防部落實解散華格納,但他本人在 Telegram 上發佈訊息,就似乎沒有放棄或解散集團的打算。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同樣令華格納未來充滿未知,他接受俄羅斯 RT 電視台訪問時表示,解散華格納決定不影響中非共和國和馬里,強調兩國與俄羅斯有官方聯繫。這暗示普京拒絕放棄在非洲法語國家建立的龐大勢力,特別考慮到俄羅斯與法國關係愈趨緊張,但普京如何繼承華格納在當地的勢力,依然存疑。
兵變流產有利華格納形象工程?
馬里本身政局不穩,同樣為華格納命運帶來變數。聯合國維和部隊「馬里穩定團」(MINUSMA)以法國為首,2013 年起嘗試遏制馬里的武裝衝突,但維和部隊犧牲超過 300 人,始終未能取得顯著成效,幕後的法國更被指有再殖民圖謀。取而代之,軍政府向華格納集團尋求協助,以打擊聖戰組織及民間武裝組織。
按照協定,馬里穩定團將於 6 月 30 日結束任務,現正就延長任務進行談判,但馬里軍政府在兩星期前已經公開要求穩定團「不要再拖延」,應立即離開當地。一旦聯合國維和部隊被迫撤離,馬里對華格納部隊的依賴只會與日俱增,他們不似馬里穩定團服膺於國際法,可按照軍政府要求主動攻打武裝組織。
德國政治基金會 Friedrich-Ebert-Stiftung 調查顯示,超過 90% 受訪馬里人信任華格納的軍事實力,以解決國家亂局。縱然普里戈任領導的兵變流產收場,但華格納部隊曾經威脅莫斯科的事實,反倒再度確立華格納「好打得」的宣傳形象,增加部隊在非洲的市場需求。
目前未知普京的具體部署,但中非共和國與馬里的消息指出,普里戈任兵變過後,華格納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部隊調動,當地的安全戰略亦未有變化,華格納士兵仍繼續與聯邦軍隊並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