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為何成為穆斯林國家的頭號敵人?

A+A-
伊朗示威者抗議瑞典焚燒「可蘭經」事件。 圖片來源:路透社

瑞典近月發生多宗焚燒「可蘭經」事件,惹來穆斯林國家抨擊,更觸發連串外交風波,沙特阿拉伯及伊朗先後召見瑞典外交官,伊拉克下令驅逐瑞典大使,加劇瑞典與穆斯林國家的緊張關係。但有分析認為,伊朗和伊拉克政權正利用事件來轉移國民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俄羅斯也在背後發功協助傳播虛假消息,企圖擴大瑞典與北約成員國土耳其之間的矛盾,阻礙其加入北約之路。

在這些國家,焚「可蘭經」確實不犯法

2015 年,歐洲難民潮導致大量外來人口湧入瑞典,當地極右勢力隨收緊難民政策的呼聲高漲而乘勢崛起,當時右翼人士已曾焚燒「可蘭經」。許多穆斯林國家呼籲瑞典政府阻止相關行徑,但在瑞典,沒有法律明確禁止焚燒、褻瀆「可蘭經」或其他宗教文本。而批准示威或公眾集會乃由警察而不是政府決定,言論自由受瑞典憲法保護,警方必須提出具體理由拒絕批出示威或公眾集會許可。斯德哥爾摩警方今年 2 月曾拒絕兩項焚燒「可蘭經」示威活動的申請,理由是經過瑞典安全部門評估,這類示威可能增加瑞典的恐怖襲擊風險,但法院後來推翻決定,稱警方需要提出更具體的威脅證明。

丹麥也曾發生焚燒「可蘭經」事件,當地政府擬以法律手段制止同類問題再現。外相拉斯穆森最新聲明指出,少數人的焚燒「可蘭經」行為是嚴重冒犯的魯莽行徑,不代表建立丹麥社會的價值觀,政府將研究在特殊情況下進行干預之可能,例如冒犯其他國家、文化、宗教,以及可能對丹麥造成重大負面後果,尤其是在安全方面。土耳其亦正要求瑞典作類似對應。

焚經者背景相當可疑?

不過美國雜誌「外交政策」有文章指出,伊朗和伊拉克乃藉焚燒「可蘭經」事件轉移視線。去年伊朗頭巾女孩之死引爆年輕世代不滿情緒,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抓住這次機會,企圖將國民意力轉向瑞典,他在一份聲明稱:「瑞典政府應該知道,支持反對伊斯蘭世界的罪犯就等於進入戰爭陣地。」這與 30 多年前伊朗對小說「撒旦詩篇」作者魯西迪(Salman Rushdie)所下達的追殺令言辭相呼應。在伊拉克,為應對民眾對食品價格上漲的不滿,當局似乎也急需話題轉移視線,當伊拉克示威者闖入瑞典駐巴格達大使館縱火,伊拉克政府不單沒有為無法保護駐當地外國使館而道歉,反而驅逐瑞典大使,還暫停瑞典愛立信公司員工在該國的工作許可。隨後,伊斯蘭合作組織(OIC)更召開緊急會議審議相關問題。

值得留意的是,哈梅內伊強調焚燒「可蘭經」的人應受到最嚴厲懲罰,要求瑞典將肇事者移交給伊斯蘭國家司法系統,其中一名肇事者是莫米卡(Salwan Momika)。他是伊拉克難民,2018 年逃亡瑞典申請庇護,法國 France 24 電視台調查顯示他背景複雜,屬於伊拉克一個基督教民兵組織,該組織在伊朗的支持下對抗「伊斯蘭國」,但被指控犯下戰爭罪。6 月底莫米卡在斯德哥爾摩一座清真寺外焚燒「可蘭經」,無論動機是甚麼,他在瑞典的挑釁行為,都為伊朗和伊拉克政權提供了一個機會,將民間的不滿情緒從政權身上轉向瑞典。就如瑞典國防學院社會安全中心顧問 Magnus Ranstorp 說,伊朗政權正受到女性的挑戰,因此對哈梅內伊來說,攻擊瑞典是一個最佳的機會,火上加油,符合伊朗和伊拉克政府的利益,也符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利益。

此外,目前針對瑞典的惡評,亦懷疑有俄羅斯在背後協助傳播虛假消息。自 6 月以來,瑞典心理防衛局(Swedish Psychological Defence Agency)記錄了約 100 萬篇有關瑞典和焚燒「可蘭經」的文章,數字驚人。報告表示,這些文章標題誤稱瑞典批出許可焚燒「可蘭經」。民防部長 Carl-Oskar Bohlin 解釋,「俄羅斯支持的行動者」(Russia-backed actors)正將錯誤言論放大,例如指控瑞典政府是褻瀆「可蘭經」幕後黑手,目的是造成分裂並削弱瑞典的國際地位,損害瑞典作為北約候選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