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增加對台軍售,並不足夠?

A+A-
7 月 2 日,兩架美製 AH-64E 武裝直升機在台中上空演習。 圖片來源:AFP PHOTO/TAIWAN DEFENCE MINISTRY

美國國務次卿克拉赫(Keith Krach)9 月中出訪台灣,中國解放軍軍機則飛越「台海中線」作為回應。佐治梅森大學安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Michael Hunzeker,及薩姆侯斯頓州立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 Dennis L. Weng,於外交及國防雜誌網站 War on the Rocks 撰文,指不論中國想藉此傳達哪種具體信息,台北及華盛頓都會將中方近期舉動,視作其正考慮對台採取軍事行動的跡象。他們又提出極受爭議的建議:美國應改變長久以來軍事上模稜兩可的援台策略,向台灣提出實質的安全承諾,協助改革當地防務。

美國政府最近宣佈,將在去年對台近 110 億美元軍售的基礎上,另增售 70 億美元的防禦導彈、無人機及魚雷;今年 1 月起,美國海軍艦艇已至少通過台灣海峽十次。但二人指,美國如此程度的台灣政策已不合時宜。文章批評,有專家和學者基於害怕美國若明確支持台灣,將永遠破壞美中關係,且美國在台灣絕難取勝,因此主張應避免在台灣問題上過度反應。相反,二人認為決策者應尋求建立台灣人抵抗決心及能力的方法。

台灣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在無法追趕解放軍軍力增長下,台灣發展相對低廉的武器,以實現非對稱作戰。 圖片來源:AFP PHOTO/TAIWAN DEFENCE MINISTRY

文章評論的「不合時宜」,是指當前的軍售,只滿足了台灣增強軍事能力抵抗中國的第一步。軍事專家普遍認同,鑑於台灣無力購買充足的海上艦艇、先進戰鬥機等「傳統」武器,以趕上解放軍的軍事步伐,如要抵消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優勢,最好方法是將有限資源投資或採購大量反艦導彈、防空系統及無人機,實現以弱對強的非對稱作戰(Asymmetric warfare),增加中國在台海投放軍事力量的成本。

他們指,下一步則是加強台灣人抵抗的決心。「畢竟,如果人們無心戰鬥,那怕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武器,亦不會有所作為。」對台擴大軍售的美國,在這一點便有所缺乏。中華民意研究協會 8 月進行的民意調查便發現,只有 2 成台灣民眾認為,中共可能犯台。調查又反映,假如爆發台海戰爭,只有不足一半受訪者願意上戰場;兩岸若發生衝突,近 6 成受訪者認為美國會出兵援台。

二人認為,台灣民眾對美國出手干預的能力過於樂觀、對自身的戰鬥力則過於悲觀。他們指美國對台的安全保障,應該一方面抑制台灣民眾的「唐吉訶德式」過分浪漫樂觀情緒(quixotic optimism),一方面協助台灣持續改革防務、更積極培訓台灣軍隊,以提高台灣人對自身戰鬥力的信心。美國對台灣作任何安全保障的新承諾時,要確保台灣願意繼續在非對稱武器上投資。

此外,台灣的兵役問題,亦應納入美國對台安全承諾,與台灣防務改革的聯繫。二人表示,美國能成為台灣重新引入兩年義務兵役制所需的外部推動力。這樣將確保台灣能夠派出足夠數量的現役部隊,滿足自身防務需求,並向中國領導人及美國人發出「台灣人願為捍衛自己生活作重大犧牲」的明確信息。

文章指,武備兵員齊備後,美國軍方下一步便要積極協助台灣武裝力量為戰爭做準備。他們認為,美方最低限度應馬上與台灣一同舉行雙邊演習,使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更為可信。同時,擁有戰鬥經驗的美國陸軍與海軍陸戰隊,跟台灣部隊一同訓練,有助完善當地部隊的防禦能力、增強台灣社會的決心及心理彈性(Resilience)。他們以北約成員愛沙尼亞、立陶宛及波蘭為例,指這些國家同樣與美軍合作建立類似武裝部隊,遏止俄羅斯的侵略。

二人承認,上述的提議勢將挑動北京神經。然而美國在捍衛台灣方面的態度,已模棱兩可數十年之久。他們有感,除非採取以上提議打破現狀,否則美台只會繼續自欺欺人,認為中國僅是紙老虎;假如美國確信阻止中國攻台符合自身國家利益,則華府應付出代價、承擔風險,實際提高在台的威懾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