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廣東話、電磁腦神教,重塑「東亞」

A+A-
王雅媛作品「我們與他們」,2019 年;圖片提供:王雅媛。

東亞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同時也是個文化概念,大眾對東亞有怎樣的想像?CHAT 六廠就邀請 15 組設計師及藝術家,以「紡織」把相關概念呈現出來,同時探討東亞的歷史、社會、意識形態及文化等面貌。聯合策展人王慰慰及陳朗晴表示,這次是「再紡東亞」系列的第一章,名為「手中的羅盤」,是個富有色彩及趣味的展覽。她們不是在為「東亞」二字下定義,而是透過諸多作品,讓大家思考東亞「如何被個體的認知所接納和塑造,以及由不同的個體與集體力量,拉扯而聚合形成文化張力」。

軟綿綿的發聲牆

陳濬人、許瀚文及徐壽懿「牆」,2021 年。

展廳的首個作品,是本地創作,掛在牆上驟眼看像一張棉被,上面有針織紋路形成網格,格子內隨機縫上部首為「口」的粵語感嘆詞。作品名稱為「牆」,由香港字體設計師及平面設計師陳濬人、香港中文字體及印刷設計師許瀚文和香港信息設計師徐壽懿共同合作。一眾觀者站在作品前,卻沒想過這是一個互動裝置,只是遠遠的觀看,直到創作者邀請我們按下「牆」的字,如「呃」、「唞」、「唔」、「咁」等字後,附近便傳來那些字的相應讀音,大家不禁感到驚喜。

這次的委托互動裝置,他們以香港常用的粵語感嘆詞為作品一部分,而針織紋路及字體設計也並非直線,營造立體感外亦增添玩味,一點也不死板;希望藉此以輕鬆生動的方式,在鬱悶難抒的社會氣氛下為觀眾提供一個發洩空間。他們表示,大眾對牆的理解或常態都是堅固的,他們就特地推向另一個極端,但在軟與硬的極端下,又可找到樂趣來;錯置的組合,就像是在僅有的環境或非常的狀態下,亦可尋找創作空間,帶出更多可能。

此外亦有不少混合媒體裝置,如 BCXSY 的「交互句法」。作品是一個結合實體與虛擬體驗的互動裝置,二人坐上搖搖板各一端後,雙方高低起落所形成的動能,會驅使圍繞四周裝置展示出不同的圖案,由一條線,慢慢交錯、堆疊、變化,最後亦成山脈;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編織出種種故事,大眾所說的東亞又是在何方?

日本立體刺繡大師遇上虛擬宗教

陸揚作品「電磁腦神教」。

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展廳二內的作品,來自上海的多媒體藝術家陸揚的「電磁腦神教」。甫進展廳,在昏暗的空間有五個大螢幕播放著動畫,配以一些激昂的電子音樂及特效,四個造型特別的角色在螢幕中擺動,畫面色彩豐富,像走進一個謎樣的樂園或遊戲中心。然而這卻是十分認真的構思與創作,陸揚長期關注死亡、無性、精神疾病、生命形式等存在,以及心靈神經學等課題。

2010 年起,她持續製作和完善一套有關宗教、醫療、腦科學方面的系列作品。電磁腦神教便是她長期研究的計劃,她把印度教和佛教提出的世界與觀念,以當中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連繫人體內的部位,如地是關於肌肉以及可以接觸到的物質、水是身體內的液體、火則與溫度有關。她亦根據現代腦科學的醫療技術,設計出相應針對痛苦的神器。到底宗教、心靈、痛苦之間的關連是甚麼?

陸揚及高橋直孝作品「電磁腦神教之火神」,2021 年。

當你繼續往深處走,燈光漸漸昏暗,盡頭便會看到一個立體的火神模像,是由日本立體刺繡大師高橋直孝創作的「電磁腦神教之火神」。陸揚的作品形式受動漫電子遊戲和科幻的亞文化影響,而她經常與科學家、心理學家實驗作曲家、流行音樂製作人等合作。這次的合作,對日本立體刺繡大師高橋直孝來說也頗具挑戰,在製作影片中,他表示自己完全是個物質世界的人,但陸揚是電子、虛擬為主,所以他說「我們可以說是相反的人類」。但他漸漸理解作品背後的理念、陸揚的想法及意圖,其後用自己的技術再現她的角色時,便得心應手。

這次展覽除了以上作品外,亦邀請了澳洲、新加坡、南韓等地的藝術家及設計師創作互動裝置、遊戲或影像裝置,如金滉的「棒棒噠市場 2021」以喜劇手法、詼諧的作品,表達資本主義及消費主義的權威和約束,如何滲透及充斥於日常之中;現居荷蘭的故事設計師王雅媛剛以大量歷史照片和流行文化的素材重新編排並投影出來,從而解構西方對亞洲的想像。部分展品於指定時段開放,詳情可參閱展覽網站

再紡東亞系列一:手中的羅盤

日期:即日至 2022 年 2 月 27 日

時間:上午 11 時至晚上 7 時(逢星期二休息)

地點:香港荃灣白田壩街 45 號南豐紗廠 CHAT 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