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轉運站中的嬰兒箱:「遺棄」還是「託付」?

A+A-
牧師李鐘洛設置嬰兒箱,供人匿名放下無法撫養的孩子。其事跡曾被拍成紀錄片 The Drop Box;圖為劇照

電影「孩子轉運站」(브로커)讓韓國揚威海外,亦令嬰兒箱(베이비박스)的存在再受關注。導演是枝裕和籌備劇本期間,曾採訪發起人李鐘洛以作參考。這位牧師自 2009 年底設置此箱,供人匿名放下無法撫養的初生兒,至今收容過 1,988 人,亦持續受到「縱容棄嬰」等非議,但讓嬰孩活下去的信念,始終未被動搖。

李鐘洛所屬教會「主愛共同體」位於首爾冠岳區,10 名職員全天輪班當值,一旦有誰打開了箱,就會接管嬰兒及與對方商量。放下孩子的人 6 成都是女高中生,多因懷孕而退學,作為未婚媽媽亦難就業,無法求助雙親之下,只能孤身產子。李鐘洛指出,這些父母大多走投無路,幾乎要抱嬰跳樓,但最終未作極端選擇,改為把小生命交予教會。因此,他總感謝「托嬰」的人:「你非拋棄孩子,而是保護孩子」。

導演是枝裕和與曾被放在嬰兒箱的孩子交談,了解他們糾結於自己的出生。他希望透過「孩子轉運站」,為這些疑問提供解答。 圖片來源:Jun Sato/WireImage

過去在韓國,默認可把養子當成親生般辦理出生登記,令未婚女性的孩子較易為世所容。直至 2012 年當局修正「領養特例法」,需獲親生父母提交出生紙,再經家庭法院許可。雖然此舉保障了孩子得悉身世的權利,但亦多了父母因礙於社會目光,未能進行登記而遺棄初生兒,放進嬰兒箱的人數亦自此急增。李鐘洛坦言:「由於韓國社會的風氣,視一眾未婚媽媽為恥,所以嬰兒箱的存在得到肯定。」

有別於歐美同類設施以保護嬰孩為主,「主愛共同體」與 98% 父母面談、提供房租及學費等支援,直至他們有能力育兒。17%「暫托」嬰兒,最終回到親生父母身邊。教會亦就營運嬰兒箱與多方交流,包括早於 2007 年便有此服務、但至今僅獲「託付」161 人的日本慈惠醫院。李鐘洛引述該院表示,希望早日引入「主愛共同體」的做法。他亦期盼隨著「孩子轉運站」上映,令嬰兒箱更廣為人知,拯救更多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