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中國經濟爆炸式增長,是以環境破壞為代價,空氣、土地、水資源一一遭殃。要收拾殘局,中國政府無可避免要更嚴格控制和監管工業污染。自 2018 年起,中國拒收多類「洋垃圾」,包括低質的廢木、廢紙、廢膠等。多年來,中國政府發誓要走綠色道路,但進展甚微,一來是監管不力,上行下不效;二來是政府亦懼怕「力度太大」,從而拖累經濟,造成失業。
搜尋結果
|綠色經濟|
Ryan Fung:ESG 抗跌力應驗與否在於信念?
沒有信念,ESG 投資就失靈?第三季 ESG 基金統計數據顯示,ESG 的抗跌能力和跑贏大市能力幾乎只在歐美股市場奏效,在一些 ESG 重視程度沒有那麼高的國家卻「不靈光」,跑輸大市,活像一場信者得救的救贖。
Ryan Fung:國土經濟強勢崛起,ESG 只是棋子?
近年美國又以推動降低通脹和綠色經濟為由,大規模補貼和實施政策優惠,以奪回「戰略產業」的控制權,如晶片、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不單止美國,各國政府也正投入大量資金,以誘使企業在其國家設立或擴展業務。由西方率先提倡的 ESG 概念,就是發達國家的一記妙著,既能站在道德高地,亦能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成本。
Ryan Fung:海洋開採,中國「水裡水裡去」
太平洋的最深處幾千年來一直未受干擾,但在可見的未來,居住在數千米海底的生物似乎會迎來新的訪客,觸發點是 2021 年,太平洋島國瑙魯觸發一項規則,要求 ISA 在兩年內制定深海開採規定。
走向綠色能源:赫爾辛基冰水發熱計劃
許多國家都以「淨零排放」為經濟轉型目標,大搞綠色經濟和新能源科技。據彭博社報道,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近年就研究以波羅的海深處冰水來發熱,減少依賴化石燃料。
Ryan Fung:ESG 再無小政府大市場,氣候政策進退維谷
資本市場近半年的主題是經濟衰退,追逐 ESG 的資本也出現資金流出跡象,一些國家為了鼓勵私人企業不要放棄治療,似乎用齊胡蘿蔔加大棒,摒棄自由市場為上的經濟主義,且退且戰,舉步維艱。
書店們:回收你我的未來
這次主題為「回收你我的未來」,事緣全港唯一回收紙包飲品盒機構「喵坊 Mil Mill」,位於元朗創新園的廠房最近不獲續租。科技園表示,有關用地的租用期為 3 年,由 2019 年頭至 2022 年尾,當中沒有任何續約條款。喵坊 Mil Mill 負責人卻指,當初對方以其為綠色科技,符合科技園理念,達成經營 6 年的共識:現在科技園的決定,除令他們喪失 1,000 萬投資及心血外,也是香港綠色產業一大損失。事件曝光後,不少市民響應一人一「紙包盒信」寄環境及生態局長,呼籲保留喵坊 Mil Mill,新加坡政府亦向喵坊 Mil Mill 招手,都肯定了喵坊 Mil Mill 對香港的重要性。
在全球大滯脹時代:日本的超低通脹之謎
俄烏戰爭爆發,令全球經濟愈趨不明朗,同時大大推高全球物價,花旗銀行日前更新英國通脹預測,該國 1 月份的通脹率或將達到 18.6%,是近半世紀以來最高。不過,亞洲第二大經濟體、香港人熟悉的日本,通脹水平遠遠跑輸其他主要大國,在 7 月份維持 2.4%,而且數字已經高於目標。萊比錫大學經濟學教授 Gunther Schnabl 就在學術平台「東亞論壇」拆解箇中原因。
Ryan Fung:能源經濟危機令環保大國氣候政策大倒退
後疫情時期氣候政策在倒退,各國政府既要應付能源危機,又要兼顧一系列經濟問題,唯有以罕見的力度干預能源政策,一些重視環保的國家似乎也開倒車,重新考慮以煤炭發電,應對無可避免的經濟倒退。
儲藏再生能源的新辦法:二氧化碳
近年,氣候變化已經登上國際政壇的重要議程,全球 70 多個國家都制訂了「淨零排放」目標,跨國投資者放眼綠色經濟的未來,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進度,正是各國能否達到減排目標的關鍵一環。「麻省理工科學評論」報道,有意大利初創企業正致力研發把可再生能源儲存在二氧化碳,令有關發電技術更能滿足工商業需求。
冬奧外交:阿根廷加入一帶一路
北京冬奧雖然遭到多個西方民主國家外交杯葛,但仍有部分國家政要出席,其中一位是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andez)。他是次訪華,更代表阿根廷與中國簽訂戰略關系協議,並宣佈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而中國將為當地帶來超過 237 億美元投資。特羅姆瑟大學政治學副教授 Marc Lanteigne 就在雜誌「外交家」撰文,分析中國與阿根廷的利害關係。
Ryan Fung:歐盟推「綠色核能」 對沖俄羅斯政治風險
歐洲一直積極推動 ESG,本是綠色經濟的領頭羊,惟近月卻一反常態,打算把核能和天然氣納入「綠色能源」,鬧得滿城風雨,背後似乎是為了應付日益囂張的俄羅斯,只好利用綠色力量撬動地緣政治。
陶傑:「脫鉤」已成不以大國意志轉移的大勢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師夏瑪(Ruchir Sharma)指出,在全球疫情之前,中國經濟的增長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關聯就已開始鬆動。種種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重要性已大不如前,不僅美國,全球與中國的脫鉤恐怕都將持續。
【COP26】細數即將沉沒之國
世界氣象組織(WMO)警告,過去 7 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 7 年,海平面升至歷史新高。如現況持續,估計至 2100 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超過 2 米,全球將有 6.3 億人流離失所,小島國家首當其衝,島民變成「氣候難民」。
【COP26】規模養殖海藻打開藍色經濟
海洋覆蓋地球 7 成的面積,亦為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倉庫。近年大談綠色經濟,除此以外,其實還有「藍色經濟」,與緩減氣候變化息息相關。根據世界銀行定義,藍色經濟是「可持續運用海洋資源促進經濟增長、改善生活及就業,同時保持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你或許聽過養殖蠔、三文魚等海產,但有一種養殖新星或能兼顧環境和經濟效益,就是養殖海藻。
【COP26】氣候峰會要成功 必先解決歷史的 「禍」?
今年,香港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 9 月,面對全球升溫以及極端天氣頻繁,氣候變化備受關注。COP26(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遂成全球話題,各國元首以及商界領袖聚首英國格拉斯哥,為減碳、綠色經濟出謀獻策。然而,這場峰會若要取得成功並不容易,事關各國需要協商歷史遺下的賬 —— 有關全球碳市場機制的「巴黎協定」第 6 條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