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書(picture book)又或近年來常聽到的繪本,是兒童文學中一個獨特的文類。提及兒童讀物,現代的圖畫書又是怎樣的?這次由香港兒童文學文化協會主辦的「香港圖畫書創作獎」得獎作品展,除了可欣賞新晉作者得獎作品外,亦可一覽其他本地原創兒童圖畫書作品及成書過程。每本書的誕生,都是作家的心血結晶。
梁蔚澄
|共112篇|
【展覽】藝術家 Daphné Mandel 遊走香港廢墟 「俯仰之間」畫展重塑虛實之境
世間總留下存在過的痕跡,我們可曾去發現,甚至保存一些正在消失的記憶與文化?曼樂婷(Daphné Mandel)就探索香港廢墟及荒廢村落,了解這座城市的過去。這次於安全口畫廊的個展「俯仰之間」(Hong Kong Time Rift)展出她組合圖像的混合媒體紙本作品及錄像,呈現她這兩年來探索全港多個被大眾、被時間遺忘的廢棄建築後,所構思的世界及情感。在都市發展下,鄉郊的廢墟像是揭開過去的鑰匙,曼樂婷的創作引領大家走入香港的時間裂縫。
【展覽】「圓缺俱樂部」:直視與擁抱當代的脆弱
這些年,疫情籠罩,更凸顯世事無常,離別的場景變得恆常。對你來說,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圓缺俱樂部」邀請 7 位香港藝術家「審視、拆解、甚至擁抱這個時代中無處不在的脆弱」。這些情感被轉化為可見的、具象的形態時,又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及情緒?
【展覽】「雙同」—— 迷走 Déjà vu 之間
明明是走進一個新空間,為何會有似曾相識(Déjà vu)的感覺?大館當代美術館最近推出新展覽「雙同」,正是以「似曾相識、雙生和雙重視覺等概念」為是次展覽的主題。展廳分別在一樓及三樓,佈局及作品如何令觀者有 Déjà vu 之感,甚至是「雙同」卻又不同的體驗?感知、視覺、記憶又如何影響整個欣賞體驗?這個如迷宮一樣的展覽,引領觀眾走進展現空間及作品的世界。
【展覽】傳統工筆畫的當代演繹 —— 本地的「工筆新傳」
當傳統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碰撞後,水墨畫亦有不同的表現手法。時至今天,在當代的文化與社會下,本地的工筆畫又有怎樣的新面貌?置地公司於中環交易廣場舉辦以工筆為主的水墨作品展,名為「工筆新傳 —— 傳統藝術在香港的當代探索」,邀請 9 位香港藝術家參展,展出共 31 幅具本地特色的工筆畫作,一覽近 20 多年來當代工筆在港的發展。
【展覽】藝術家 b.wing:It’s time for Plan b.
A 仔,七歲的男孩,擁有一雙黑眼圈及兔耳朵 —— 這是本地藝術家 b.wing 筆下的標誌角色。大家還記得電影院放映前總有「A 仔聯盟」出現並唱起:「唔該熄咗你個電話啦,我哋而家係嚟睇戲架……」「It is the time to enjoy the show!」但不是看戲,而是 b.wing 於 JPS 畫廊的個人展覽 ——「It’s time for Plan b.」。
【展覽】陳功晉個展「The Chair In The Room」色彩下的那些人和事
疫情肆虐的三年,改變了眾人的生活模式,思緒與心情會有怎樣的變化?畫家陳功晉以油畫為創作媒介,繪下身邊的人和事,兩年來的過百幅作品最後集結成書,名為 The Chair In The Room;同名個人畫展現於藝術空間「一九九九制作所」舉行,展出部分畫作,予遊人感受在椅子上創作的畫中世界。
【展覽】進擊的巨人最終章!走進諫山創的牆內外世界
延續眼睛的藝術之行,由上回的台灣來到新加坡。作家諫山創所繪、大受歡迎的日本漫畫「進擊的巨人」連載 11 年後,去年 4 月終於迎來大結局。多年來細膩的人物刻劃、伏筆與佈局,層層堆疊的謎團,最後完整畫上句號,掀起全球粉絲熱烈討論。展覽「進擊的巨人展最終章」於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舉行,展出超過 150 件展品,包括漫畫草稿、素描、各種裝置及從未公佈的全新展品等,讓觀者一步步了解諫山創的構思之路。
【展覽】過百真跡呈現達利的「瘋癲・夢境・神曲」
2022 年初,台灣還有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展覽 :「瘋癲.夢境.神曲 —— 天才達利展」。畫家達利與畢卡索、米羅被譽為西班牙 20 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三位藝術家;達利以超現實主義的作品而聞名。這次展覽除了有其知名作品之一「記憶的永恆」,即軟化了的鐘錶畫像,亦有達利繪製的「神曲」詩篇全系列一百幅畫作等。展場設計融入「踏在夢境中的現實」概念,真跡與環境佈置相配合下,主辦方希望觀眾能有一個沉浸式的超現實體驗。
捷克藝術家慕夏 —— 逾百年的「線條的魔術」
雖說疫情有緩和跡象,香港不少畫廊及展廳仍選擇暫時關閉,或把展覽改為網上版。疫情下,各地藝術活動又是怎樣的呢?這次帶來台灣的展覽「永恆慕夏 —— 線條的魔術」特展。即使暫時去不了觀賞,也可讓眼睛去旅行。
【線上展覽】「觸」不出戶 視障藝術家與世界對話
今年來到第八屆觸感藝術,分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展覽於去年 12 月舉行,名為「每日」,展示 5 位視障藝術家的作品;第二階段展覽名為「每月」,本應在今年舉行,因疫情改為網上展覽。「每月」除了展示上階段展覽中 5 位視障藝術家的創作外,亦特邀 5 位本地藝術家加入,希望他們以擅長的媒介出發,「以跨越視覺的官能和直觀進行創作,用藝術與世界觸碰對話」。總共 10 位藝術家,他們對觸感藝術有甚麼樣的理解及意念呢?
【展覽】凝視日常的恬靜之美 ── 油畫家胡浚諺的午後五時
世間雜亂紛擾,藝術可能讓你安心?藝術家胡浚諺擅長油畫、繪畫靜物與風景,風格精細寫實,亦喜愛描繪光線的微妙變化,創作題材多以平實的日常生活為主。這次新藝潮畫廊舉行「午後五時:胡浚諺作品展」,正是展出家胡浚諺的 12 張靜物畫。此系列作品以花卉為主,午後五時的光線與家中的各種花卉,以其細膩的筆觸及柔和的色調呈現出寧靜的美,會為你帶來一絲平靜嗎?
【展覽 】在家看展覽 ── Zaha Hadid Architects 的城市境築
疫情持續,即使想外出看展覽,場地也未必開放,安在家中有辦法看展覽嗎?近日的 HKDI Gallery 年度旗艦展覽「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就是由國際著名建築事務所 Zaha Hadid Architects(ZHA)為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策劃,當中展示出多個建築模型、建築繪圖及圖解、電腦成像等裝置及展品,向大眾呈現 ZHA 因應不同環境及需求,而出現的破格創新建築設計。此外,它們亦提供虛擬展覽體驗,觀客安在家中,便可透過網絡遊走實地展覽,可說是疫情中的另一選擇。
【展覽】周俊輝塔羅系列 「永遠在目前之後」
周俊輝的創作從不離開香港風貌、本土文化及社會狀況,也是對社會問題一種隱喻。這次塔羅系列以「永遠在目前之後」為名的展覽展出,又會如何呈現畫家所思所想,帶領讀者以另一角度理解這世界?
【展覽】活著多好?風景攝影師 Kelvin Yuen 血淚汗凝結下的足跡
本地攝影師袁斯樂(Kelvin Yuen)曾奪 2020 年國際年度風景攝影師大賽全球冠軍,是首位華人及最年青的得獎者。去年年末,他把 7 年來的作品集結成首本風景藝術作品集 KELVINISM,收錄合共 118 張香港及全球五大洲拍攝的自然奇觀。想透過 Kelvin 的視角了解世間之美,可前往誠品現時展出的「作品集 X 攝影展 KELVINISM」,觀看其作品時,或許便會感受到為何風景攝影,是他願以一生追逐的事。
【展覽】別樣的作品展 ARTube 藝術超市
藝術超市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概念?藝術團體 ARTube 首次主辦藝術超市,由藝術家許開嬌及黃家銓聯手策劃,聯合 30 多位本地藝術家及創作單位,把展場構建成超級市場的場景,以玩味的方式展示多個不同風格的作品,當中包括畫作、藝術玩具、雕塑品、潮物等,由藝術品到由藝術創作轉化成的小商品,參觀者可因應自己的喜好,把藝術品帶回家欣賞及收藏。
【展覽】英國藝術家 Cerith Wyn Evans 重塑空間、物件與人的想像
這次是 Evans 第二次於香港白立方(White Cube)舉辦個展,名為「……)(空空如是」(….)( of, a clearing),展出全新的裝置、雕塑、繪畫及聲音作品。這些作品如何以不同的形式轉換,呈現他對空間、物件及感知的深入探索?
【展覽】許劍豪個展 「浮光」映照的世界
「浮光」是指水面或物體表面反射的光。藝術家許劍豪是次以「水」作為創作的主要元素,透過油畫展現一系列虛實構成的寓意式場景。畫中人在海中浮沉,描繪他們於不斷變幻的環境下尋覓、探索及面對無常時的狀態,這可說是畫家個人心境的寫照,也是世界的縮影。
【展覽】「咲」在冬日綻放生命之美
「咲」,這個好像日語來的?其實也有這樣的中文字,是笑的異體字。在日語中,咲讀作「saki」,代表「開花」。有甚麼花可以在冬日盛放?富德樓新藝術空間「一九九九制作所」以活潑有趣的主題「貓 show」作首展後,這個冬日帶來新展覽「咲」,與上次較為色彩繽紛的感覺,形成強烈對比。這次展覽以黑及白做主色調,簡約高雅,以花為題,邀請了一位日本及兩位本地藝術家,讓大家從冬日之花,感受藝術的美。
【展覽】具象與抽象之間的情懷 —— 趙無極新展「永歸中土」
2020 年於荷李活道成立的畫廊 VILLEPIN,由前法國總理多明尼克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及其子潘雅德(Arthur de Villepin)共同創辦,首個展覽「友誼與和解」展出他們收藏已久的趙無極作品。德維爾潘家族和趙無極多年來建立深厚情誼,這次再次展出趙無極的傳世作品,當中包括油畫、水墨畫及水彩畫等,以「趙無極:永歸中土」為題,發掘趙無極離開中國後遊歷歐美,最後以獨特的方式回歸故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