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蔚澄

|共141篇|

【建築雙年展】「集籽種城」—— 重新發現城鄉之美

在高樓林立的建築物及社區之中,香港是否有著不為人之的活力與美感呢?近日有一個以「集籽種城」為主題的建築雙年展,邀請了 50 多個探討城市、建築及建構環境議題的參展單位,如建築團隊、NGO、大學的研究團隊、民間組織等,共同探索怎樣令社會上的不同元素共存,並取得平衡。

【展覽】實相?——「The Loss of Human Face?」

肖像畫呈現了人物的外表,我們能透過每張面容窺探其靈魂深處嗎?畫廊 VILLEPIN 最新展覽「The Loss of Human Face?諸相非相?」,展出 20 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 Francis Bacon 的名作,以及 5 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包括 Adrian Ghenie、曾梵志、George Condo、井田幸昌及 Bianca Argimón,以他們的創作進行一場跨地域與年代的對談。無論是因疫情而戴上口罩、在非疫情時以面目示人,抑或展場內面容扭曲的肖像畫,哪個比肉眼所見的近貼近實相?

【展覽】「新活」展:記憶的城市

無論是因為出國讀書、工作或移民,不少人也在經歷與親友別離的時刻。我們的生活模式、社會、城市在疫情等因素影響下亦不斷在變。面對各種變遷,我們對城市有何感受、有何思緒呢?展覽「城市新活(展)第三站:記憶的城市」,邀請了不同界別的創作單位及人士,以他們的作品、設計或收藏,分享他們對城市的看法與體驗。前兩站分別為家和自然,現在到了第三站,人或城市每刻都在變的時候,有甚麼留在各自的記憶中?

【展覽】Pipilotti Rist 在港首個大型個展 光影世界「潛入你眼簾」

Pipilotti Rist(皮皮樂迪.里思特)一直在探索錄像的可能性,其最負盛名的作品莫過於 1997 年的 Ever is Over All。這位來自瑞士的藝術家,擅長以另類視覺呈現現實和理想世界、人類在大自然的地位,以及身體(尤其是女性身體)與數碼世界之間的關係。首次在港舉辦的大型個人展覽「潛入你眼簾 —— 皮皮樂迪.里思特」將於大館展出,作品包括她過去三十年超過 45 件標誌性的作品外,亦有為大館創作的委約新作,由室內延伸至室外的不同角落。

【展覽】幽魂鬼怪聚起來!特展「亞洲的地獄與幽魂」

未開始展出,已在網上及媒體有一定的熱度,莫過於台南美術館特展「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皆因一張清代的殭屍展品照片,衝擊大眾的視覺神經及好奇心。顧名思義,這特展是有關於鬼魂、地獄、眾神、信仰,美術館希望透過一系列的傳統文物、流行文化創作及藝術作品,「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數個世紀以來亞洲對於未知世界的恐懼與想像」。究竟在不同地區,大家怎樣看待鬼神之說?

【展覽】創作歷程的凝鍊:Chocolate Rain「長大一瞬間」

法天娜(Fatina Dreams)總是以「冬菇頭」、合上雙眼做著美夢的形象示人,近年以不同形式在大家日常生活中出現。這個由麥雅端(Prudence)創作的角色,漸漸發展成為其筆名及本地品牌 Chocolate Rain。Prudence 喜歡縫紉,同時亦喜愛作畫,最初以手作作品與獨特的拼布設計、插畫起家,及後發展至不同創作。近日,於發現號 V Gallery 舉辦的「長大一瞬間」展覽,便以畫作分享她的成長經歷、藝術路上的各種啟發及對藝術的執著。

香港故宮博物館究竟在訴說一個怎樣的故事?

位於西九文化區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將於 7 月 2 日正式對外開放,這個由四年前開始建設的新地標,到了今天終於落成,在此率先讓大家看看其廬山真面目。多年來的籌備與策劃,究竟香港故宮展出甚麼文物,又會怎樣利用空間及各展廳,道出文物背後的故事?

【展覽】尋找心中的「子夜太陽」

每一個展覽,都是藝術家的自我對話,亦是觀者的自我探索之旅。在昏暗的環境中,我們憑著光前行,每個作品散發著獨特的氣息與光線,充滿著強烈的個人意識。凝視著作品的你,又在想甚麼呢?近日於藝術空間 WURE AREA 舉辦的展覽「子夜太陽」,由五位藝術家就同一主題,以自身擅長的媒介進行創作。在這浮華與紛擾的世間,藝術家如何整理思緒,尋找並堅持自己的「道」?

【展覽】香港藝術館「行行重行行」永無止境的探求之路

路由人走出來,藝術家的路又是怎樣煉成的?香港藝術館的新展覽「行行重行行」正是透過展品及不同媒介,呈現 13 個藝術歷程上的轉捩點。這次展覽也呼應了藝術館 60 周年的主題「焦點以外.更多故事」,精選藝術館 4 大館藏 —— 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現代作品及香港藝術中廣為人知的藝術家與其鮮為人知的作品,從而讓觀眾了解藝術家的人生故事、館方研究的重要發現、某些技法突破等。這次展覽,無論在視覺還是聽覺上,均有驚喜。

【展覽】發掘香港圖畫書之美

圖畫書(picture book)又或近年來常聽到的繪本,是兒童文學中一個獨特的文類。提及兒童讀物,現代的圖畫書又是怎樣的?這次由香港兒童文學文化協會主辦的「香港圖畫書創作獎」得獎作品展,除了可欣賞新晉作者得獎作品外,亦可一覽其他本地原創兒童圖畫書作品及成書過程。每本書的誕生,都是作家的心血結晶。

【展覽】藝術家 Daphné Mandel 遊走香港廢墟 「俯仰之間」畫展重塑虛實之境

世間總留下存在過的痕跡,我們可曾去發現,甚至保存一些正在消失的記憶與文化?曼樂婷(Daphné Mandel)就探索香港廢墟及荒廢村落,了解這座城市的過去。這次於安全口畫廊的個展「俯仰之間」(Hong Kong Time Rift)展出她組合圖像的混合媒體紙本作品及錄像,呈現她這兩年來探索全港多個被大眾、被時間遺忘的廢棄建築後,所構思的世界及情感。在都市發展下,鄉郊的廢墟像是揭開過去的鑰匙,曼樂婷的創作引領大家走入香港的時間裂縫。

【展覽】「雙同」—— 迷走 Déjà vu 之間

明明是走進一個新空間,為何會有似曾相識(Déjà vu)的感覺?大館當代美術館最近推出新展覽「雙同」,正是以「似曾相識、雙生和雙重視覺等概念」為是次展覽的主題。展廳分別在一樓及三樓,佈局及作品如何令觀者有 Déjà vu 之感,甚至是「雙同」卻又不同的體驗?感知、視覺、記憶又如何影響整個欣賞體驗?這個如迷宮一樣的展覽,引領觀眾走進展現空間及作品的世界。

【展覽】傳統工筆畫的當代演繹 —— 本地的「工筆新傳」

當傳統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碰撞後,水墨畫亦有不同的表現手法。時至今天,在當代的文化與社會下,本地的工筆畫又有怎樣的新面貌?置地公司於中環交易廣場舉辦以工筆為主的水墨作品展,名為「工筆新傳 —— 傳統藝術在香港的當代探索」,邀請 9 位香港藝術家參展,展出共 31 幅具本地特色的工筆畫作,一覽近 20 多年來當代工筆在港的發展。

【展覽】藝術家 b.wing:It’s time for Plan b.

A 仔,七歲的男孩,擁有一雙黑眼圈及兔耳朵 —— 這是本地藝術家 b.wing 筆下的標誌角色。大家還記得電影院放映前總有「A 仔聯盟」出現並唱起:「唔該熄咗你個電話啦,我哋而家係嚟睇戲架……」「It is the time to enjoy the show!」但不是看戲,而是 b.wing 於 JPS 畫廊的個人展覽 ——「It’s time for Plan b.」。

【展覽】陳功晉個展「The Chair In The Room」色彩下的那些人和事

疫情肆虐的三年,改變了眾人的生活模式,思緒與心情會有怎樣的變化?畫家陳功晉以油畫為創作媒介,繪下身邊的人和事,兩年來的過百幅作品最後集結成書,名為 The Chair In The Room;同名個人畫展現於藝術空間「一九九九制作所」舉行,展出部分畫作,予遊人感受在椅子上創作的畫中世界。

【展覽】進擊的巨人最終章!走進諫山創的牆內外世界

延續眼睛的藝術之行,由上回的台灣來到新加坡。作家諫山創所繪、大受歡迎的日本漫畫「進擊的巨人」連載 11 年後,去年 4 月終於迎來大結局。多年來細膩的人物刻劃、伏筆與佈局,層層堆疊的謎團,最後完整畫上句號,掀起全球粉絲熱烈討論。展覽「進擊的巨人展最終章」於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舉行,展出超過 150 件展品,包括漫畫草稿、素描、各種裝置及從未公佈的全新展品等,讓觀者一步步了解諫山創的構思之路。

【展覽】過百真跡呈現達利的「瘋癲・夢境・神曲」

2022 年初,台灣還有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展覽 :「瘋癲.夢境.神曲 —— 天才達利展」。畫家達利與畢卡索、米羅被譽為西班牙 20 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三位藝術家;達利以超現實主義的作品而聞名。這次展覽除了有其知名作品之一「記憶的永恆」,即軟化了的鐘錶畫像,亦有達利繪製的「神曲」詩篇全系列一百幅畫作等。展場設計融入「踏在夢境中的現實」概念,真跡與環境佈置相配合下,主辦方希望觀眾能有一個沉浸式的超現實體驗。

【線上展覽】「觸」不出戶 視障藝術家與世界對話

今年來到第八屆觸感藝術,分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展覽於去年 12 月舉行,名為「每日」,展示 5 位視障藝術家的作品;第二階段展覽名為「每月」,本應在今年舉行,因疫情改為網上展覽。「每月」除了展示上階段展覽中 5 位視障藝術家的創作外,亦特邀 5 位本地藝術家加入,希望他們以擅長的媒介出發,「以跨越視覺的官能和直觀進行創作,用藝術與世界觸碰對話」。總共 10 位藝術家,他們對觸感藝術有甚麼樣的理解及意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