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在熱帶,適應下雪也要一些心理空間。年幼的子女通常會覺得很興奮,對雪人、追逐擲雪球,在山丘蹲坐著塑膠雪板由高處滑下,是滑雪運動的先修課。作者離開香港,見到英國的新雪初冬,不免觸景生情。
方禮倫 陶傑英文遊花園
|共11篇|
方禮倫:英國、園藝、香港 Life Springs From The Barest Stem
文章結構分三部分:開頭以細緻的筆觸描述怎樣打理花園,然後由園藝中頓悟人和自然的關係。最後一部分,還是想到了香港。
方禮倫:Emigrating to the UK 移居英國
方禮倫以過來人的身份,向香港人建議:移民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與其說選擇英國,不如換一個角度思考:是非要離開香港的時刻到了,不要想「移居英國」,而是「必需離開香港,因為香港的生活方式變了,不再適合我」,這樣會令自己好過一點。
方禮倫:Change Itself Is A Beautiful Thing 變化之美
這是一篇情理兼容的抒情文。其中盛載作者的真感受。作者小時候在英國住過,但此刻重臨也感到陌生。「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情景,時值初秋,香港涼意早生,英國卻已經是蕭瑟驚惶。作者由季節的更迭感悟世變無常,季節的變易可以預料,但你生長的地方變質了,卻從未想到過。此刻回到另一家鄉,遂倍覺傷感。
方禮倫:企業的政治表態 The Political Interference In Business
作者因此質問:在英國市場賺錢的華為,是否應該表態支持英國政府的政策,例如華為表態支持英國外交部給予香港 BNO 居民英國居留權?如果華為收到此一壓力,中國又會如何反應?
方禮倫:無形的界線 The Invisible Lines
英文作文怎樣能由 A 升級到 A*?往往就看這些小地方,除了文法正確,就是觀點清晰,經營結構,還有就是修辭。骨骼、血肉、心臟、靈魂,虛實俱備,型格鮮明,這就是好文章。
方禮倫:煽動社會仇恨 The Way To Destroy A Society
香港的立法會從此沒有了真正的反對黨,立法會又有何意義?作者還以為中國會為香港未來再塑造一個認可的「反對派」,這一點未免過分樂觀了。
方禮倫:香港末路 Chinese Law Will Be The End Of Hong Kong
最後的結論,不是香港「前途是否光明」的問題,而是香港「到底有沒有任何前途」的問題。此一結語令人深思。
方禮倫:在影子裡生存 Living With A Shadow
英文優於說理,因為句法嚴謹,長於經營結構。面對很複雜的問題,一個優秀的作者就像建築一座房子,將地基、樑柱、門窗、屋頂,一一裝嵌,做到有條不紊,以理服人,由淺入深,虛實相間。
方禮倫:「中英聯合聲明」僅是中方單方面聲明嗎? A Unilateral Declaration?
「中英聯合聲明」到底是一項有 50 年約束力的兩國協議,還是一項已經過時的所謂「歷史文件」?作者用中國的立場作為議論的起點。就是中國認為,英國對香港的佔領,是「非法」的,因為港九新界各樣租借的條約,是「不平等條約」。
方禮倫:香港,我的家鄉 Thinking of Home
好的英文文章,要看細節。作者要表述的心情、立場、角度,全在此等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