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瞳行動

|共52篇|

護瞳行動:吳哥有微笑嗎?

柬埔寨暹粒機場,面積不很大,裝修倒十分現代化。木製的樑柱,精緻的手工藝品店,加上連鎖咖啡店,讓來訪吳哥窟的西方遊客賓至如歸。晚上在夜巿閒逛,瞥見遊客把雙腳浸進魚缸讓魚兒「吃死皮」,街角小販捧著一大盤炸蜘蛛販賣,的確有幾許東方風情。蓬勃的旅遊業讓暹粒滾燙著,但「紅色高棉」留下的陰影,只有當地人才能體會。

護瞳行動:種咖啡豆的眼科醫生

「農民長期接觸陽光,較易引發白內障、眼乾等問題;另外農民不了解眼疾,例如不了解甚麼是老花,覺得老了看不清楚是正常的。」有一次 Patrick 看見咖啡農的女兒有外斜視問題,檢查下擔心她患有癌症,於是請她父母跟進。此後他開始思考如何結合眼科和咖啡兩種專業。每次 Patrick 探訪農場,都必定會携帶檢查眼睛的工具。

護瞳行動:阿勒泰的角落(下)

新疆的阿勒泰地區,在哈薩克語中又指「金山」。但這個「金山」地廣人稀,位處在中國最西北的邊陲,到烏魯木齊也得坐上一個小時的飛機。不過人口一半為哈薩克族的阿勒泰地區,公眾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對醫療衛生沒有甚麼意識,到有問題時才去求醫,往往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護瞳行動:阿勒泰的角落(上)

新疆除了烏魯木齊和喀什,在其西北角落有一個叫阿勒泰的地方。阿勒泰面積有 10 個香港大,但人口只有 70 萬。從阿勒泰往北望,翻過一個山就是俄羅斯。人口的一半為哈薩克族,主要以畜牧為生。當地的眼科醫生說,要提升阿勒泰公眾的眼睛健康教育,實在十分困難 —— 夏天找不到牧民,冬天進不了村。

護瞳行動:在那遙遠的意大利殖民地

時光倒流至 90 年代。那還是一個鍍金年代,世界充滿希望,未淪落到如今不知何去何從的彷徨。當時澳洲女子 Kerrie 在日本工作,趕上泡沫經濟,生活安逸。像許多會不斷檢視自己人生的年輕人一樣,出生自勞工基層家庭的 Kerrie,對比自己今昔,決定暫時逃脫安舒區,到非洲厄立特里亞(Eritrea)當義務教師。

護瞳行動:肯雅女護士的手袋

肯雅的經濟發展迅速,但眼疾仍然嚴重,超過 32 萬人失明,75 萬人視力受損。除了白內障引致失明外,港人較少留意的沙眼亦是問題之一。沙眼是一種「貧窮病」,缺乏清潔食水和衛生環境欠佳,令細菌容易傳播,均是引發沙眼的原因,也是肯雅第二大的致盲原因。有見及此,肯雅護士的手袋裡便有了這個物件。

護瞳行動:關上醫療歧視的大門

紅色與橙色交差著,重複的圖案編織成一幅幅特別的藝術品——這是彼德的創作風格。彼德是澳洲原住民,也是 Gumatj 族的長老,和部落的文化守護者。性格風趣的彼德,畫作曾在全球不同地方參展,是外界了解澳洲原住民文化的一扇窗。彼德有幸扮演活文化遺產的角色,但更多的澳洲原住民仍享受不到一般澳洲人的福利。

護瞳行動:醫眼毋須見過 Steve Jobs

在傳統的醫療系統中,眼疾患者往往等到病入膏肓時方會求診,導致病疾大多時都無法根治。但在科技的協助之下,現在護瞳行動的醫療人員可以依靠不同的方法,主動的深入不同的鄉村,幫助不同初患者,避免眼疾變得太嚴重,不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