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衛六

|共289篇|

2020 疫年,紐西蘭台灣死亡人數不升反跌?

疫症大流行至今,官方錄得的死亡數字逾 390 萬。「經濟學人」以各國大流行的死亡人數,對比沒有發生大流行的預期死亡人數,設計出統計模型,估計疫情造成的全球超額死亡人數高達  1,000 萬。大流行奪去許多性命,但在一些防疫措施較嚴格而未有大爆發的地區,例如紐西蘭和台灣,2020 疫年總死亡人數卻有所下跌。

ESG「社會」支柱疫下抬頭?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公司營商,以往多談論到企業社會責任(CSR)、社會負責任投資(SRI)。現時在環境、社會和管治(ESG)之中,以 E(環境)執牛耳,「氣候金融」潮流聲勢浩大,S(社會)鋒芒未及。但在 2021 年,大流行疫情爆發一年有多,各國航運、旅遊、飲食業仍大受打擊,富人得益於金融量寬措施,窮人卻朝不保夕。隨著社會風險暴露人前,ESG 的「社會」支柱亦愈來愈重要。

人口老化不是問題:社會有無盡勞動力?

人口老化下面通常接著「問題」一詞,往往讓人聯想到損害社會經濟,是發達國家的頭號發展憂慮。勞動人口追不上老年人口增加﹐意味著愈來愈少人工作以支援老年人和兒童;同時,勞動力減少會令政府稅收減少,養老金不足夠照顧老年人口。然而,這些經濟和通識教科書的想必然論述,也許要被推翻。人口老化問題不是「問題」,社會不必然缺乏勞動力。

【方言有地企】挪威語沒有標準口語?

許多國家往往以首都使用的書寫語言和口音作為標準語和標準音。理論上,有統一的語言和語音,有助國內不同地區的國民互相溝通和理解,這也是中國政府推廣普通話堂而皇之的理由。中國之大,不同地方有自己的語言(又稱方言),但在中央政府推廣普通話政策之下,方言「無地企」,新一代甚至有不懂該地區方言的危機。一國有一種標準化口語,其實並非必然,有些民族國家就沒有訂立標準化的口語,挪威就是一例。

【圖解】ESG 投資來了:三大迷思

投資是為未來創造財富。投資者在分析一間公司的價值和前景時,首要固然是考慮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時,投資界亦愈來愈多談及公司在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方面的表現。有些人對 ESG 嗤之以鼻,以為 ESG 只為求掌聲,難以為公司創造價值,甚或要以公司的盈利表現作為代價。事實並非如此。以下是其中三項對 ESG 常見的迷思和誤區。

碳交易有助減低碳排放?

電動車廠 Tesla 靠著出售碳排放權給其他汽車製造商,第一季獲得 5.18 億美元收益,同期淨利潤為 4.38 億美元。碳排放權對於某些企業舉足輕重。中國去年底公佈碳排放權交易措施,首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預計在今年 6 月底開始營運。商品可以交易,但甚麼是碳交易?

電動車銷量增多,如何有助減碳排放?

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能源署」上個月發表 2021 年的全球電動車概況報告。數據顯示,即使去年在疫情之下全球汽車整體銷情低迷,下降 6%,電動車銷量卻增加 41%。全球售出約 300 萬輛電動車,佔汽車總銷量約 4.6%。而要使電動汽車充分發揮其減少碳排放的潛力,關鍵之一,是電力系統亦要減碳。

水俁病:日本給環境治理史寫上的教訓

電影「毒水曝光」(Minamata)改編自日本 1950 年代起的水俁病污染事件。該病成因是攝取受污染的魚和貝類而導致甲基汞中毒,第一宗個案在熊本縣水俁市發現。儘管熊本縣事件已帶來嚴重的教訓,1960 年代中期新潟縣還是出現第二次爆發。環境問題能導致嚴重社會問題 —— 但真正的問題,或許是在人與制度之上。

歐盟可持續金融分類法,有助綠色投資?

歐盟上週三發佈「可持續金融分類法」中的氣候變化部分,對何謂真正的「綠色」投資作分類。法案將於明年落實,決定哪些經濟活動可以被標記為可持續投資。這個綠色標籤系統將覆蓋歐盟 4 成的上市公司,佔歐洲的碳排放量約 8 成。然而,燃氣發電、核能或農業等仍有爭議的活動,歐盟則懸而未決。

後悔一夜情,下次又會重蹈覆轍?

當遇上發生一夜情的機會,只有兩種做法,「迎合」與「無動於衷」。不論男女,面對一夜情時有無作為,事後均有可能後悔。挪威科技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Leif Edward Ottesen Kennair 教授領導的團隊,就研究「性後悔」是否有助於改變往後的行為。研究結果顯示,對於一夜情感到後悔的人,很多時未有學精,下次又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