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七十年來若對中國有真正的認識,就不必因一場武肺而大覺醒。
中美關係
|共84篇|
陶傑:中國瘟疫之外的中美博弈
中國政府在嘴巴上不斷話美國,但美國錯綜複雜的制度,產生的好處,只要對中國維穩有利,每一滴中國都會舔盡。
陶傑:拖延時間
美中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購買大豆豬肉,可以靠一個錢字解決。最難將息處,而且無法執行的,是中國竟然答應讓美資進駐中國的保險、銀行、金融與貿易服務業。
陶傑:三線受敵
未來一年,杜林普要打選戰、應付國會彈劾、監察瞄準其弱點,隨時玩弄協議的中國,可謂三線受敵,日子也不會比中國好過。
陶傑:執行問題
美國貿易第一階段,英文版長 94 頁,以英文定義之精細,以及翻譯中文後可以玩弄的曖昧與粗疏,將來執行期間產生大量的「誤解」與「分歧」,將屬意料中事。
【減排之戰】全球氣溫激升 3 度!緣因中美貿易?
10 月中,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一場能源會議上重新強調利用煤炭的重要性。此一宣示,顯然將對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議題造成極大影響。之所以有此變化,原因竟與中美貿易戰有關。
陶傑:不是太平年
2020 年雖人稱「新年快樂」,卻人人心中有數,2020 不會是太平年。
陶傑:資訊不全,視野殘缺
長久以來華文媒體對美國的報道選擇性而偏頗,時時過度吹奏中國如何強大、美國會如何忍讓接受。此種華文輿輪的單邊吹奏,並無足夠美國政策文件或智庫報告支持,固因為政治宣傳、控制華人世界思想,反過來也令中國產生重大的 Make Believe 型外交誤判。
陶傑:當「中國不高興」遇上「杜林普不開心」
美國朝野跨黨派掀起對中港兩地政府的攻勢,出招之凌厲、立場之團結、決心之堅定,是美中建交 40 年來所未見。
陶傑:中美關係的本質
從此美國為自己在中國確立了特殊的地位,與日本和英國等強國政策相比,貿易之餘,不忘扶持弱小的公義。但在中國人的歷史教科書中,將美國描繪成後起的帝國主義。
陶傑:美中對決,香港在劫難逃
自從杜林普上台,美國要將香港當做一張牌來打,這一點眾人皆見。問題是中國和林鄭月娥明知道美國要打香港牌,為何還要讓美國繼續打?
陶傑:香港不知不覺被誘拐了嗎?
為何杜林普對法國的「騷亂」不置一詞,對香港的逆權運動卻諸多評論?不在於此金毛獅王對 Riots 的定調,而是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笑逐顏開的那句話:「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其實埋下了伏筆。
中美下一個戰場 —— 華爾街
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未來的局勢變化,以及事態是否會升級,為全球所關注。專門研究中國資本市場的作者 Fraser Howie 和英國前外交官 Roger Garside 日前在「日經亞洲評論」發表文章,預測美中貿易戰下一個戰場的情況。
民主黨可如何抵制中國,又避免鸚鵡學舌?
美國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撰文提醒,對華強硬已經是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一致共識,即使杜林普連任失敗,恐怕民主黨亦不會讓步。現在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所苦惱,只是如何在抵制中國同時,不會鸚鵡學舌,把杜林普的套路照搬。
手機在歐滯銷,華為改走「榮耀」路線
華為手機在歐洲曾甚吃香,但被美府列入出口黑名單後,旋即遭利潤最高的國際市場唾棄。上週華為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任正非承認,旗下手機的海外銷量比去年 6 月下跌 40%。美媒 CNN MONEY 分析,華為手機因禁令沒了 Google 服務及支援,而失去了大批歐洲客,還有即將到手的業界龍頭位置。
中國對美國打稀土牌,乃是「殺敵一萬自損三千」?
從飛機到智能手機,稀土均是不可或缺的生產原料,而這門生意正由中國主宰。自然而然,在近月的中美貿易戰上,稀土成為中方的重要籌碼。不過,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分析,中國若對美國打稀土牌,刻意減少出口,難免破壞自身的長期經濟目標,到頭來只是「殺敵一萬自損三千」。
【貿易戰】中國留學生真是美國大學的「恩客」?
中方在上週對學生及學者發出史無前例的警告,表示因赴美留學簽證申請被拖延及拒絕的個案增加,促請他們「提高風險評估」。一眾分析員認為,中國希望減低學生留學美國的意欲,藉此對美國施壓,作為貿易戰的策略之一。
陶傑:險境
林鄭月娥一手將香港扯進中國高層的權力鬥爭,也將香港一手扯進美中冷戰,將香港強行綁架,將香港這條船駛入完全不可預知的險境。這個「好打得」的女特首,到底心中打的是甚麼算盤,懷有何種動機,是想中國好還是想送中國共產黨最後一程,真是一個非常非常有趣的問題。
發財就有民主?學者:我們錯了,且錯得離譜
美國政治學者撰文回顧,國際專家如何在政治經濟分析上接連失準,把中共看待為蘇共,誤以為把中國納入自由經濟體系,便可以間接促成政治變革,結果反而養虎為患。
陶傑:重提「階級鬥爭」
若掀起階級鬥爭新思潮,國內的真正無產階級,要認清他們看得見的那一個階級為敵人。而當局要確立聲威,美國的白宮你打不到,鞭長莫及,為何不清洗國內自己看得見、又有收入證實了的真正資產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