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

|共99篇|

2023 年,這個強人世代會延續嗎?

在剛剛過去的 2022 年,全球政局風起雲湧,俄烏戰爭開打,改寫歐亞地緣政治格局,世界大戰彷彿近在咫尺。英國資深政治記者、歐洲傳媒大獎得主 Gideon Rachman 就在去年發表著作 The Age of The Strongman,形容世界進入了「強人時代」,領袖崇拜正威脅全球秩序。到 2023 年,這個強人世代會延續嗎?

2023 年全球 10 大高危火藥庫(下)

普京肆意入侵烏克蘭,逆轉全球局勢走向,適逢佩洛西高調訪台,中國以前所未見的大規模軍演回應,一度引起國際疑慮。新一年,國際危機組織(ICG)盤點全球 10 大值得關注的危機中,台海局勢再次榜上有名。

2023 年全球 10 大高危火藥庫(上)

一年前,沒有多少專家料想到,會有擁核國家在未受挑釁的情況下,試圖以軍隊征服鄰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改寫一切,更牽一髮而動全身,連鎖加劇其他地方的衝突,可能為更大規模戰爭埋下伏筆。新一年,國際危機組織(ICG)就為我們盤點 10 個值得關注的危機。

2022 年大事回顧:卡塔爾能藉世界盃改善形象嗎?

卡塔爾世界盃在一片爭議聲中順利告終。足球貴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每 4 年才舉辦一次的世界盃自然全球矚目。卡塔爾銳意透過大型賽事建立文化成就感,強化國民認同,把自己塑造成國際舞台重要一員,卻惹來勞工剝削、打壓性小眾權益、甚至涉嫌在申辦過程中買票做假的指控。「紐約時報」專題文章就分析,卡塔爾世界盃真的做到體育洗白嗎?

【烏克蘭戰爭】前蘇聯國家伺機而動,挑戰俄羅斯權威

烏克蘭軍方在哈爾科夫附近收復失地,被視為對抗俄羅斯侵略的轉捩點,更令一些勢力伺機而動。「衛報」中歐及東歐特派記者 Shaun Walker 及多名專家分析,俄國的「軍事行動」令前蘇聯國家目睹其能力極限,普京在高加索和中亞的影響力或因而瓦解。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的激戰、吉爾吉斯和塔吉克的衝突,以至哈薩克與華互動,都印證了這點。

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

8 月 12 日,屬於波羅的海三國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同時宣佈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China-CEEC Cooperation),而另一個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早於去年已經退出。此本來為中國拉攏歐洲諸國的重要機制,可是隨著俄烏戰爭爆發,中國對俄立場含糊,多個歐洲國家對華立場也強硬起來。

印度會是斯里蘭卡的救星?

誰能幫助崩潰的斯里蘭卡?會是佔總債務 10% 甚至更多的中國嗎?但科倫坡大學經濟系講師 Umesh Moramudali 認為,中國同意重組債務的機會不大,而且比起解決負債,當地現時更需要燃料、食物等生活用品援助;示威者同喊口號抗議之的印度,卻開始成為一些人的及時雨。

困於魔鬼和深藍大海之間:地緣政治中的所羅門群島

太平洋島國成為地緣政治角力場,其中,所羅門群島早前與中國簽訂安全協議,便引發澳洲等國對中國在南太平洋影響力日益增強、可能在其附近建立軍事基地的擔憂。所羅門群島廣播公司首任總經理 Ashley Wickham 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訪問時,就認為中國在當地首都霍尼亞拉(Honiara)的影響力已不容忽視,澳洲可能會被拋離。

拉美國家再左傾,或會改變全球勢力分佈?

游擊隊出身的 Gustavo Petro 勝出哥倫比亞大選,成為當地首名左翼總統,亦是過去 4 年內,繼阿根廷、智利、秘魯及墨西哥後,再有拉丁美洲國家改由左派上台。但據「華爾街日報」分析,有別於 2000 年代席捲該區的「粉紅浪潮」、多國領袖齊心協力,這次左傾趨勢下抬頭的主政者明顯各有立場。從全球勢力分佈看來,這有可能引致深遠影響。

食物政治:各國如何利用糧食危機增加影響力

烏克蘭本來被喻為「歐洲穀倉」,是世界小麥出口大國。俄烏戰爭爆發後,俄軍砲火摧毀大量農田,又封鎖了黑海的出口港,令全球糧食供應大亂。世界糧農組織的食品價格指數在 3 月份一度突破 159,創歷史新高。各國出現嚴重通脹,食物短缺已在非洲造成饑荒,可是有國家卻利用這場糧食危機,試圖增加自身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越南設廠:歐洲企業為何離開中國?

地緣政治衝突,加上成本高漲,很多本在中國落腳的歐洲企業,如今另覓設廠之地。「德國之聲」報道,云云亞洲國家中,越南沒因兩年疫情而經濟收縮,世界銀行更預計今年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約 5.5%。這令當地被看高一線,成為理想的生產線副選。不過,在華投資的吸引之處仍無法忽略。

日本:正提供一帶一路替代方案

近年,中國的「一帶一路」方略,鼓勵中資企業到非洲投資,又向多國提供鉅額貸款,以增加中國的世界影響力。不過,「一帶一路」為非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造成貪污、勞工剝削、環境污染和債務陷阱等爭議。全球民主陣營正調整在非洲的政策,希望平衡中國日益擴張的影響力。法國外交學院的日本研究專家 Céline Pajon 就在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分析,日本正加強在非洲的投資。

在疑美和反俄之間,希臘步向歐洲主義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希臘是少數與其「欲斷難斷」的西方國家。本月初公佈的民調顯示,支持對俄制裁及資助烏國購買武器的希臘人僅佔 54% 及 40%,兩者均遠低於歐盟的平均值。總理米佐塔基斯卻跟輿論唱反調,公開聲援烏人抗戰。當疑美民意遇上反俄政府,這個古老國家開始步向歐洲主義。

Ryan Fung:ESG 的「牛津定律」會由五眼聯盟譜寫?

有權力的地方自然有政治角力,正在醞釀統一全球 ESG 標準的「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SSB),就觸動地緣政治的角力。ESG 圈近日傳出即將宣佈 ISSB 委員會成員,最終會由五眼聯盟及盟友們奪取超過一半席位,變相令講一套做一套的發展中國家面臨更大壓力,不能再輕視碳中和議題,漂綠了事。

深入北約腹地的俄國軍事重鎮:加里寧格勒

在人文地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外飛地」,意即與本國分離、被其他國家包圍的領土。其中一個著名例子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該地區只有北愛爾蘭般的大小,被立陶宛、波蘭和波羅的海包圍,深入北約腹地。伯明翰大學國際安全教授 Stefan Wolff,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俄國在加里寧格勒的軍事部署。

摩爾多瓦分離主義地區受襲,會是俄烏戰爭的新危機?

烏克蘭戰爭繼續是全球焦點所在。不過,早前有觀察人士推斷,俄羅斯下個目標,可能是烏克蘭西南部鄰國摩爾多瓦(Moldova)。本週二便傳出俄國支持的德涅斯特河沿岸(Transnistria)地區分離主義勢力所在地發生爆炸,可能是俄國的偽旗行動。事件引發憂慮,俄羅斯會否重複藉頓巴斯地區挑起戰爭的模式,將戰線延伸至摩爾多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