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

|共55篇|

人格謀殺:政壇暗黑戰術

在自由民主的社會,最理想的狀態是人人和而不同,百花齊放,兼容並包,雖有政見不同,但應該可以力陳己見,以理服人。可是,經常有人以人身攻擊和抹黑為政治手段,例如以「天使」、「漢奸」、「收錢」的說法詆毀他人,令理性溝通變得困難,有政治學家就專門研究「人格謀殺」(character assassination)這個議題。

墨西哥人怕武肺,但更怕入醫院

諱疾忌醫足以致命,特別是在疫症大流行之時。墨西哥現為武漢肺炎重災區之一,超過 53,000 人因此喪命,成為全球死亡人數第三高國家。但墨國人厭惡醫院,恐已根深柢固,感染武肺後仍拒往醫院,結果病情加深至返魂乏術,令全國疫情進一步惡化。到底他們在怕甚麼,寧願死在家中也決不入院?

以外地為例,甚麼人才有資格掌管教育政策?

香港教育界烽煙四起,先有特首林鄭月娥的「無掩雞籠」論,再有文憑試歷史科試題風波,及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更召開記者會要求考評局撤回試題,令不少人嘩然。有人質疑楊潤雄堂堂教育局長,子女卻讀國際學校,中文博士歐陽偉豪更直言「教育是無掩雞籠,由一個沒有教師註冊證的會計師當教育局局長開始」。究竟,在其他地區,甚麼人才有資格掌管教育政策?

老人政治:國難的根源

5 月 5 日,董建華和梁振英牽頭的「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舉行成立典禮。可是記者會上,最年輕的梁振英都已經 65 歲,今年將 83 歲的董建華就被多次拍到「戴口罩飲水、除口罩講野」的滑稽畫面,被評論人揶揄該聯盟是「長者再出發大聯盟」。在香港,很多職業包括公務員都有法定退休年齡,政治卻由老人主導,同樣問題亦出現在美國、中國、馬來西亞等地。這個現象被稱為 Gerontocracy —— 老人政治。

美國為何會老人當政?

青黃不接是很多民主國家關切的議題,政黨為保持政治能量,會期望有年輕世代接棒,早前芬蘭便迎來全球年紀最輕的 34 歲總理。偏偏今年美國選民沒有選擇,候選大熱全部踏入古稀之年 —— 不論是角逐連任的杜林普,還是爭取提名的民主黨拜登和桑德斯,三人同樣年屆 70 多歲。究竟老人當政的背後,反映出美國政壇甚麼問題?

邱翔鐘:兩位顯赫的巴裔政治明星

對於少數族裔,英國的基本原則是鼓勵他們融入主流社區,同時又讓他們保留本身文化宗教傳統。近年來,巴裔人士在政壇冉冉升起。目前英國政壇上有兩位著名的巴裔人士,其一為 2016 年當選為大倫敦市長的簡世德(Sadiq Khan),其二為今年被任命為內政大臣的賈偉德(Sajid Javid)。

鄭立:金雞 —— 我們需要的政客只是演員,找演員當特首就是正解

我們可能不願意承認,但市民支持政客的標準到底是甚麼呢?因為他的政見,因為他的能力,因為他對香港未來的方向和取態嗎?還是,我們是看他的形象是否正面,是否長得好看,以及我們對他是否有親切感?撫心自問,現實的香港,標準本來就是後者而不是前者。「金雞」只是溫柔地把這個事實寫出來而已。

邱翔鐘:郝爾彬如上台,英國將大倒退

郝爾彬這樣持極左觀點的人當選為黨魁,我以為那是工黨黨人和親工黨人士大選失敗後的條件反射,一種慪氣的自然反應,冷靜下來後,會轉趨溫和;而毫無領袖群雄經驗的郝爾彬很快會被工黨議員轟下台。不料,他的黨魁位子似乎坐得安穩,因為年輕黨員擁戴他。這一代英國年輕人沒有嚐過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苦頭,相當天真。大批懷抱理想主義情懷的青年選民,包括女性選民,在支持工黨的集會上,像簇擁歌星那樣歡迎郝爾彬,發出尖叫。

邱翔鐘:逢美必反一黨魁

這裡所講逢美必反的英國政黨黨魁,不是名不見經傳的某一小黨領袖,而工黨的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他對以色列深惡痛絕,以致縱容黨內的反猶太分子,惹怒向來支持工黨的許多猶太選民。近日來,批評郝爾彬的聲浪愈來愈高,使他陷入政治困境中。也許有人會以為,郝爾彬是英國工人階級中的反猶極端派。其實不然,他是中產出身的反資本、反市場、反當代社會意識到老左。

邱翔鐘:政壇怪俠加洛韋

英國可說是盛產言行怪異、不守常規人物的國家。「倫敦泰晤士報」曾有一篇社評說英國人喜歡甚至欣賞奇人怪客,甚至是引起爭議的人物,即英文所說的 mavericks、eccentrics 和 controversial 的傢伙。這幾十年來,在政壇上,這種人物中的佼佼者是一位叫做喬治.加洛韋(George Galloway)的人。

林喜兒:A Very English Scandal —— 愛人同志謀殺事件

A Very English Scandal 節奏非常明快,從引爆、謀殺失敗到審訊,沒一點轉彎抹角,大概這是真人真事沒甚麼可故弄玄虛。整齣劇似乎在客觀陳述以外加一點幽默,而那個謀殺過程更可以說是非常滑稽。Hugh Grant 的演技與面上的皺紋增長成正比,誰說同性戀者就只是一個模樣。

做官要識講嘢:用名詞 棄動詞

在朝中辦事,即使不能言善辯,最少也要懂得帶人暢遊花園,回答問題識避重就輕。至於被問到自己的母語是甚麼,指斥對方問題無聊,相信這答案絕對「有進步空間」。政客和社會學家均想掌握如何玩弄語言能取得不同的傳訊效果。在以色列的 Herzliya 跨學科中心兩位研究員日前發表的研究,便為此提供新啟示。

亢泰:拜倫派與歌德派

拜倫和歌德是兩位世界著名的詩人,一個是英國人,一個是德國人,可是我這裡指的卻同這兩位詩人無關。這正是中文巧妙幽默的特點,我們利用同音異意的辦法來表達一種觀點。這拜倫派和歌德派的說法產生於 1956、1957 年,那時共產黨執政已有 7 年,與 1949 年前相比,中國社會有了許多改善,恢復了民族自豪感,人人都對未來抱有很大希望。社會上有許多人為此歌功頌德,他們當時的確得到許多社會事實的支持,所以人數非常多,他們就是所謂「歌德派」。社會上也有一些人想得更遠一些,他們覺得中國當時實行的「新民主主義」要向前發展,發展成甚麼樣呢?他們覺得英國的議會民主制很有參考價值,老百姓選出他們的代表,這些代表在一起討論如何管理國家事務也許是一條可行的道路,他們就被稱為「拜倫派」。

鄭立:侍名臣 —— 狗官開會,不問對錯,但求通過

「侍名臣(Samurai Vassal)」是個狗官開會討好主子的擦鞋遊戲。每個回合,每個玩者都會從 5 種政綱當中,提出一種政綱,或者該回合不提出任何政綱休息,每人的政綱都可以被通過或者被否定,通過即可取分。至於政綱本身的內容對錯呢?不重要,不管是領展還是高鐵還是國民教育,總之通過就可以邀功,就算再離譜低能不切實際遺害千年都沒關係,沒有人在意過那些話的真假或是否可以實行,總之通過就好。

陶傑:成就一個領袖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聲稱,要成立所謂公務員培訓學院,從中培養香港未來的「領袖人才」。世界上有沒有「領袖學」(Leadership)?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雖然已不在人世,但李光耀早已告訴了你:「我沒有聽說過,有哪一個領袖是領袖學課程教出來的。」做領袖,一要有天分,二要有性格,三要有時勢和命運。有幾多學問和學位,絕對不重要。領袖靠的是一份與生俱來敏銳的觸覺和判斷,以及乾坤獨斷的剛毅和強悍。有時天分決定了性格,許多時候性格又決定了命運。世界不同的時勢,像大洗牌,又淘盡幾多英雄和狗熊。

為何到了 21 世紀,仍有人相信希特拉在月球建軍?

要數近年流行的陰謀論,非「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莫屬。支持此說的人,總能排山倒海般,提出各項「鐵證」支持。至於反對者,認為只是集體記憶錯誤或穿鑿附會。撇開曼德拉效應真偽不談,為何有不少人相信疫苗是用來毀滅大多數人、希特拉沒有死,並在月球建立新納粹基地等說法?追隨陰謀論者,視乎於其身分,可分為幾類。

政客信用

“Since a politician never believes what he says, he is surprised when others believe him.”
– Charles de Gaulle, French statesman

政客從不相信自身言論,因此當知道有人相信自己,他會十分驚訝。
– 戴高樂(前法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