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可以炒花生而得罪比較少人呢?這就衍生出第 3 個流派,那就是「評論評論人」,不去評論名人,改為評論那些評論名人的人。
文章
|共36篇|
鄭立:你以為在杯葛別人,實際上是杯葛自己
你跑去杯葛他人,往往是以卵擊石,損失的比對方還要多,最後變成杯葛自己。不要高估自己受歡迎的程度,更不要以為自己可以控制讀者的行為,寫文章的人就該保持謙卑,你不過是個寫字佬而已,別人看了也不一定同意你的話,更不會聽你指揮。
鄭立:寫文章時如何利用各種「可能」去推卸責任?
去廁所或會觸犯法例、睡覺或會觸犯法例,到底有沒有犯法呢?其實他們也不知道,多數是沒有。他們用一個「或」字,就可以隨意利用公職身份,去拿不存在的法例恐嚇公眾,你若然追究,他又可以辯稱自己只是說「或」,即是可能犯法,也可能不犯法。
鄭立:可悲可嘆無言荒謬?你無姜濤咁靚仔就不宜多愁善感
除非你好靚仔,長得像梁天琦或者姜濤,那你就有資格擺出一副感性文藝的形象。如果你是個大叔阿伯呢?你照照鏡,寫這種東西你不覺得突兀嗎?
鄭立:為甚麼我寫文章時很少指名道姓罵人?
指名道姓的攻擊人,當然不會完全沒用,只是大部分時間,此舉對於文章以及讀者數量皆弊多於利。所以面對不喜歡的人,我多數採取無視或冷處理的方式,讓資訊和時間將對方淹沒。
鄭立:科學地寫感情,感性地寫科學,快樂地寫悲傷,認真地寫笑話
而在寫作之中,寫法與主題的落差,可以提升文章的趣味,所以我一直以此方式去寫。在娛樂別人之前先娛樂自己,寫出一些自己想見到的組合。
鄭立:專欄作家寫的是專欄文章,不是學術論文
兩者雖然都是「文章」,但從成本、用途、受眾,以及對作家的品質要求都完全不同,搞不清楚它們的分別,用學術論文的標準去衡量專欄文章,本身就是輕率的。
鄭立:想要發大財,就寫討好中產階級的文章
怎樣才能夠令文章有很多人看,很多人分享,甚至願意課金呢?這對於已經無法參選、想轉型做作家開 Patreon 的香港前議員們來說,應該是很重要的課題。雖然我想他們不太會看我的文章,不過我還是在這裡說答案:不要寫自己想說的東西、不要寫正確的東西,寫一些中產階層認知裡的東西。
鄭立:說「啦」都可以得罪人?語助詞其實十分危險
語助詞充滿多重語氣解讀的陷阱,很容易令別人誤會你的語氣,甚至認為你有攻擊性或含有惡意。所以,如果只是在網上閒談,使用語助詞時最好同時附上表情符號;如果是寫文章,則要非常注重前文後理,不能純粹我手寫我口,不然很容易就會出事。
鄭立:文章不是寫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寫出自己想聽的話
所以,寫文章,比起寫自己想說的話,不如寫自己想聽的話。
鄭立:我以寫程式的態度去寫文章,也希望人人都這樣做
在機器的嚴格訓練下,你自然會愈來愈習慣寫出架構、邏輯嚴謹,因果關係連綿的東西。若以寫程式的態度去寫文章,自然也會寫得愈來愈好。
鄭立:在黑暗的年代,需要輕鬆的文章
所以,如果你認為這是個黑暗的時代,就盡可能寫令人放鬆、幽默及快樂的文章吧,那並不代表你嬉鬧不正經,相反,那是因為你很清楚自己在做甚麼,以及其他人需要甚麼。
鄭立:先把想說的全寫出來,然後再減肥
不過,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用電腦打文章,你可以隨意剪貼,還能夠用電腦計算字數。如果用原稿紙寫文的話,就做不到這點了。所以這是一種高科技寫文法,20 世紀是用不到的,歡迎來到 21 世紀。
鄭立:寫文章要盡量用簡單顯淺的文字
文章畢竟是寫給人看的,到頭來你還是想要多些人能看,也多些人能看得懂。因此,你需要用詞盡量淺白,畫公仔畫出腸,例如不要用「犬儒主義」,用「條友硬係中意潑冷水」;不要用「破窗效應」,用「有人開咗個頭,就有人跟」之類。
鄭立:在引格言成語之前,最好查一下出處
因為我們有一個迷信格言的詭異社會,只要是聽過的格言,一堆人都會視之為金科玉律,完全跳過大腦,當成真理一樣指控他人,好像古人講甚麼都是對的。
鄭立:寫文章時,要小心謹慎的使用「你」這個字
「你」字觸雷的機會很大,因為它有衝著讀者本人的意味,特別是在講負面的事情或反問時,很容易就被當成「質問讀者」,這可免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