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

|共54篇|

移民退學潮下,學童如何面對離別?

新學年將至,不少學童會對重投繁忙學習生活感到忐忑不安。而更令他們不安的,相信是在移民退學潮下,要面對與玩伴分離。突然失去朋友難免令學童頓感失落及懊惱,美國一位親子博客兼父親 Rob Youngblood 就曾撰文,講解父母該如何陪伴小孩渡過這段艱難時期。

當「袋鼠」不可恥?南韓青年與父母們的雙贏

今年初南韓統計廳公佈,當地正值 3、40 歲的未婚男女當中,多達 4 成半至 5 成半人仍與父母同居。他們被媒體標籤為「袋鼠族」(캥거루족),長大了也離不開哺乳袋,無力自立。但事實上,部分「袋鼠仔」賺錢不少,也有「袋鼠爸媽」不願放手。對這些家庭來說,共住一室互相幫忙,反而達至某種雙贏。

【鼓勵生育】日本自販機賣紙尿片

自動販賣機於日本無處不在,售賣的商品更是無奇不有,除了飲品和香煙之外,亦有雞蛋、蘋果,漢堡包等食物甚至是金魚,有些則會售賣襯衫、內衣、領呔及口罩等用品。近年為應對出生人口減少,日本政府積極鼓勵生育,並致力提供育兒友善環境,飲品販賣機兼售紙尿片的情況因而愈漸普及。

【崩潰邊緣】殘障人士照顧者的悲歌

近日患有自閉症及中度弱智,不能自理的 21 歲青年,因年屆離開特殊學校宿舍之齡,要回家居住。同住數天後,母親疑不堪照顧壓力勒死兒子。可悲的是,現實中有不少照顧者與這位母親有著同樣困擾。武漢肺炎持續大半年,獲資助的護理服務大多暫停,殘障人士只能留家,被忽視的照顧者正徘徊在崩潰邊緣,迫切需要支援。

疫中產子:準爸爸不得入產房

為對抗疫情,德國政府上週宣佈多項措施,其中包括「限制醫院探病人數」,指引看似正常不過,但「德國之聲」指出,政府沒有為此作詳細說明,導致各家醫院做法不一,探病次數、探病家屬的年齡限制等各有出入。然而最令孕婦憂慮的,是醫院禁止她們的丈夫進入產房,懷胎十月的最後關頭,伴侶卻不在身邊。

當祖父母,需要上課嗎?

今時今日的父母面臨各種教養問題,所以有言做父母也要「考牌」,才可教出相對正常健康成長的兒童。但不少祖父母也要幫助照顧年幼孫子孫女,那麼,成為祖父母也需要專業意見嗎?美國已開始出現相關工作坊及課程提供幫助。

東瀛奇談:「當你孩子出生,等同背叛公司」

根據日本法例,新生兒父母均可享長達一年的侍產假,雖然沒有薪酬保障,但期間可向政府申請津貼援助。日本公民享受合理合法的權利看似天經地義,但背後或需承受公司「另類」壓力和代價,早前便有男子因侍產假問題將公司告上法庭,事件究竟因何而生?

石 Sir:香港藍絲父母

對著活在平行時空的父母,幾十年來都沒法改變其想法,移居英國前幾年也早已放棄遊說,也不寄望回港幾天會有甚麼突變。回港省親,只求看顧一下,確認他們身體無恙,嘻嘻哈哈聚幾天天倫。他們既要迎接美好中國新世界,唯有希望在那個我沒法理解不能欣賞的世界裡,有他們的生存空間。

毒親:一直壓迫孩子的父母

林鄭月娥早前接受電視台專訪,以個人育兒經驗舉例,稱「自己縱容孩子的任性行為,只會令孩子日後後悔」。先不論把現代社會中政府與民眾的關係比喻成父母管教子女,是否恰當;只談育兒,人們往往亦會陷入各種誤解 —— 以為孩子的要求必然出於任性、父母拒絕孩子的「任性要求」是理所當然的事。雖云「虎毒不吃兒」,但現實上確有一類「毒親(toxic parent)」,在親子相處上,一直壓迫孩子。

寶寶的哭泣、生病、噩夢,讓新手父母 6 年難安枕

成為新手父母,除了得到喜悅,同時也必須面對喜悅背後的負擔,因為照顧孩子,就意味著要犧牲了原有生活,例如暫時會夜不成眠。當你以為問題只會持續 1、2 年,最近「衛報」引述的新研究就發現,家中首個孩子出生後,新手父母睡眠欠佳的情況更可能會持續長達 6 年。

變老的勇氣

衰老是不可抗逆的現實,每事都受身體條件所限。年齡一到,不得已也要從職場中退下來,在退休後,大多老年人身心狀態退化更快,因為失去寄託、人際關係、社會參與、自我認同,也失去了財政收入。若是加上生病,要人照顧,更會出現自卑感,覺得活著是拖累別人。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在新書「變老的勇氣」帶出老人與照顧者要面對變老就是不完美的事實,並珍惜當下,才能擁有變老的勇氣。

一本納粹育兒「聖經」,禍延後代至今

1934 年出版的育兒指南「德國母親與她的首名嬰孩」,由納粹黨吹捧的醫生哈勒(Johanna Haarer)撰寫,被納粹德國的育兒課程吸納,用以培育冷酷無情、效忠元首的德國人。多個心理學研究批評,這種育兒方式禍害了一整代德國人,使人際間難以建立感情紐帶,而且禍延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