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

|共44篇|

東瀛奇談:「當你孩子出生,等同背叛公司」

根據日本法例,新生兒父母均可享長達一年的侍產假,雖然沒有薪酬保障,但期間可向政府申請津貼援助。日本公民享受合理合法的權利看似天經地義,但背後或需承受公司「另類」壓力和代價,早前便有男子因侍產假問題將公司告上法庭,事件究竟因何而生?

石 Sir:香港藍絲父母

對著活在平行時空的父母,幾十年來都沒法改變其想法,移居英國前幾年也早已放棄遊說,也不寄望回港幾天會有甚麼突變。回港省親,只求看顧一下,確認他們身體無恙,嘻嘻哈哈聚幾天天倫。他們既要迎接美好中國新世界,唯有希望在那個我沒法理解不能欣賞的世界裡,有他們的生存空間。

毒親:一直壓迫孩子的父母

林鄭月娥早前接受電視台專訪,以個人育兒經驗舉例,稱「自己縱容孩子的任性行為,只會令孩子日後後悔」。先不論把現代社會中政府與民眾的關係比喻成父母管教子女,是否恰當;只談育兒,人們往往亦會陷入各種誤解 —— 以為孩子的要求必然出於任性、父母拒絕孩子的「任性要求」是理所當然的事。雖云「虎毒不吃兒」,但現實上確有一類「毒親(toxic parent)」,在親子相處上,一直壓迫孩子。

寶寶的哭泣、生病、噩夢,讓新手父母 6 年難安枕

成為新手父母,除了得到喜悅,同時也必須面對喜悅背後的負擔,因為照顧孩子,就意味著要犧牲了原有生活,例如暫時會夜不成眠。當你以為問題只會持續 1、2 年,最近「衛報」引述的新研究就發現,家中首個孩子出生後,新手父母睡眠欠佳的情況更可能會持續長達 6 年。

變老的勇氣

衰老是不可抗逆的現實,每事都受身體條件所限。年齡一到,不得已也要從職場中退下來,在退休後,大多老年人身心狀態退化更快,因為失去寄託、人際關係、社會參與、自我認同,也失去了財政收入。若是加上生病,要人照顧,更會出現自卑感,覺得活著是拖累別人。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在新書「變老的勇氣」帶出老人與照顧者要面對變老就是不完美的事實,並珍惜當下,才能擁有變老的勇氣。

一本納粹育兒「聖經」,禍延後代至今

1934 年出版的育兒指南「德國母親與她的首名嬰孩」,由納粹黨吹捧的醫生哈勒(Johanna Haarer)撰寫,被納粹德國的育兒課程吸納,用以培育冷酷無情、效忠元首的德國人。多個心理學研究批評,這種育兒方式禍害了一整代德國人,使人際間難以建立感情紐帶,而且禍延後代。

【怪獸家長心理學】威嚇責罵有損兒童身心?

曾幾何時,責罵威嚇被視作管教兒童的必要手段,但時移俗易,現今家長普遍都不敢讓兒童暴露在任何恐懼之中,結果成就「怪獸家長」的出現。究竟這種心態是否矯枉過正?轉變又從何而來?研究恐懼文化的知名社會學家 Frank Furedi 追本溯源,從心理學和教育學潮流,解釋西方育兒心態的轉變。

【親情的負擔】帶著父母上班日

養兒 100 歲,長憂 99.9,美國有公司能深深體會這種心情,讓父母有機會參與子女的職場生活,了解子女上班後,一整天究竟在做甚麼,恍如在子女孩提時參與其學校中的大小事一樣。但畢竟昔日的孩子已長大,對於爸媽在辦公室中蹓躂,甚至做出各種本著好心,實質卻令人尷尬的脫序行為,不少員工都覺得困擾非常,但正面去想,這可能也是父母藉此了解子女工作的好機會。

兄弟姊妹對你的影響,比你想像更深

有兄弟姊妹的人,父母大抵都會說過:「希望你們長大可以有伴,而這個伴可以代替父母陪你走更遠的路。」之類的說話,說話的目的是為了兄弟姊妹之間相親相愛也好,是為平息爭吵也好,無可否認,他們大都是在一生中出現時間最多的人,前「大西洋」副總編輯 Ben Healy 近日就撰文探討,兄弟姊妹是否比父母更具影響力。

方俊傑:「未來的未來」—— 穿越時空為了教仔

你喜歡小朋友嗎?可愛有時的確可愛,但不受控制起來,也實在非常討厭。尤其現今父母大多對孩子過分溺愛,造成小朋友更加不守禮貌更加視規則如無物,見得多,你真會希望大巴大巴摑過去。估不到拍動畫的細田守也有同類喜好。新作「未來的未來」,劇情表面上不痛不癢,就是一個平凡家庭,媽媽懷有第二胎,誕下妹妹,搞到失寵的哥哥非常妒忌。

為人父母

“Everybody knows how to raise children, except the people who have them. ”
– P. J. O’Rourke, American political satirist

所有人都懂得怎去養育小孩,除了那些已為人父母的。
— P. J. 歐羅克(美國政治諷刺作家)

男主內又何妨?韓男請侍產假增多

「男在外、女主內」的觀念,在南韓社會根深柢固,即使政府向初生嬰兒父親提供長達 1 年的男士侍產假,初期仍只有零星申請個案,但風氣正在緩慢改變,今年上半年全國已有 8,463 名男士放侍產假,較去年同期大增 66%。這看似是普通的家庭福利政策,背後其實關乎到南韓國力之盛衰。

母乳加固體食物,嬰兒、父母睡得更好?

如何照顧初生嬰兒,是初為人父母者的難題,甚至成為日常生活的煩惱。而自新生命誕生起,寶寶的的睡眠質素如何,父母的睡眠質素也必如何,不少父母均有在夜半時刻被嬰兒哭鬧吵醒的可怕經歷。不過,最新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一項哺育初生嬰兒的研究發現,3 個月大的嬰兒,以混合母乳及固體食物哺育,能提升其睡眠質素。

尼爾:你不乖,你不聽話

「不乖」,究竟是甚麼呢?我們有沒有帶著一點耐心,從規條、僵化的對錯標準中暫時抽離出來,以更寬廣的理性和情感,去了解孩童的內心世界之中,正在發生甚麼事情?人性中從來都有愛的存在,只是我們有多少耐性,探究孩子的想法、情緒、行為?而不是簡化為僵化了的應該或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