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劏豬咁叫」,是比喻一個人發出豬被宰時的叫聲。這時候豬的吼叫,自然可推斷為驚恐,那在飼養場中發出不同聲音的牲畜,又在表達甚麼感受?歐盟贊助的動物福利研究項目 SoundWel ,正幫助農民理解豬的感受。
豬
|共12篇|
豬心移植 —— 異種器官移植手術之路尚有多遠?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上週五實現全球首例轉基因豬心移植人體手術。豬心移植人體成功,無疑是醫學一大里程碑。不過英國「衛報」科學版編輯 Ian Sample 認為,目前豬-人心臟移植,只能是拯救生命的最後手段,因為箇中安全問題尚待解決。
城市與豬:機場用豬隊友保飛行平安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Schiphol Airport)周圍出現大批貪吃鄰近農地作物殘渣的鵝群,機場方面就想到養豬來驅散牠們,防止鳥類誤撞飛機發生意外。
合成生物學:改造生物來挽救地球?
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於 10 月 31 日,正式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展開,這次會議雲集了各國政商和學術領袖,共同商議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除了節能減排外,有人主張以嶄新科技來解決環境問題,當中一個甚具爭議的技術是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在 10 月,權威科學期刊「自然」就刊登評論文章,剖析背後的原理和爭議。
【下一個炸彈?】中國的人與動物嵌合體研究
美國「新聞週刊」上月底揭露,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去年曾資助武漢病毒學研究所的功能獲得(GOF)研究;該研究涉及採集並改造病原體,使之更致命及更具傳染性。然而,美國政府早於 2014 至 17 年暫停流感、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及沙士(SARS)的病原體 GOF 研究。外交和信息安全政策分析師 Christina Lin 就在「亞洲時報在線」撰文,指不少外國禁止的研究項目,都能在中國進行,其中甚至包括創造用於疫苗及器官移植的「人類-動物嵌合體」研究。
非洲豬瘟:牽一髮,動全身
因豬隻樣本驗出非洲豬瘟病毒,6,000 隻供港活豬遭全數撲殺。對香港來說,現時非洲豬瘟帶來的影響,可能只是暫無活豬供應。但據雜誌「外交政策」報道,中國養豬農民,以至國家整個豬肉產業、全球糧食價格,皆因此遭受打擊。
貧富兩極化,哪些國家是「肉食大國」?
即使不少人信誓旦旦向肉類說不,統計數字卻顯示,過去半個世紀,全球肉類消耗量不但有增無減,並且由 1960 年代的 7,000 萬噸急速上升到 2017 年的 3.3 億噸,增加幅度接近 5 倍。
東南亞華人過豬年,穆斯林會否感到冒犯?
在以穆斯林為主的馬來西亞和印尼,當地少數的華人社群慶祝豬年時有否遇阻撓?有華人觀察指出,部分穆斯林確實不抗拒豬年裝飾,甚至有穆斯林售賣豬形圖案藝術品,但整體社會氣氛依然壓抑,以致公開佈置豬年裝飾,不時成為當地華人報章大肆報道的新聞。
異種移植:人豬換心將成真?
,對於科學家和一眾苦苦等候心臟移植續命的末期病者來說,以豬心替換人類心臟,既不獵奇亦不可怕,甚至冀望它盡快實現成真正的醫療技術,解決人類的致命疾病。專家預料,異種移植將會是一個非常值得引入醫院的項目:「無數病人都在等候器官移植,但遺憾的是,他們等到最後都無法得到。」對於異種移植手術,他同樣顯得信心十足:「可能有朝一日,有些病人會受惠於這種器官移植技術。」
抗生素大挪移,製藥公司如何在廣告發功?
為數不少的農場,無論牲畜有否患病,均在飼料中加入抗生素,防病未然,保證農場產量,卻埋下抗藥性風險。消費者有時聽到抗生素或會擔心食品安全。病向「錢」中醫,抗生素藥廠與農場也向錢看,為了釋除消費者「疑慮」,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幕後發功,用錢轉移視線。
豬仔要加速成長,就難以擺脫抗生素?
人口不斷增長,每多一個人,就多一張吃飯的嘴。要應付人類口腹之慾,養豬行業早已從小規模、低密度的飼養方式,轉為集約式飼養。而飼料中加入抗生素,是集約式飼養下保持豬隻健康生長的法寶。但除了人類,抗生素的抗藥性問題亦困擾豬隻健康,反而令其腸道無法抵禦細菌感染。
非洲豬瘟早已入侵歐洲?
中國農業農村部就早前來襲的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表示,是次豬瘟屬典型傳豬不傳人的病毒,「對豬致命對人無害」。儘管如此,從受影響規模來看,是次豬瘟的威力仍不容小覷。除中國以外,歐洲不單是重災區,疫病更在早年已告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