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民解放由戰後直到今天,已經進行了超過半世紀。如果由 1922 年的「水平社宣言」開始算起,日本近代的人權運動開幕,甚至快達到一個世紀的光陰。然而部落民的平權運動到已進入瓶頸,舊有的平權思維漸漸跟不上社會轉變,需要解放的對象亦在政治與歷史的旋渦中愈來愈難識別。
部落民
|共3篇|
無法擺脫歧視的日本木下川
木下川(即今天的東墨田)位於淺草東北、隅田川與荒川流域之間。由淺草出發,距離不過十分鐘車程,是現今日本少數的皮革集中生產地,其中豬皮革加工佔日本全國生產量八成多。雖為國內皮革主要產地,居民由明治年代開始,一直受盡外界歧視。身份低微的部落民,即使戰後仍無法擺脫社會的冷眼。
「非人」生活:日本最低級社群
有說日本江戶時代人分士農工商四級,但其實還有一級:部落民。部落民可以再細分社群,如「非人」、「穢多」等,因應地區之差,稱謂亦有異。其共同點是都受一般社會大眾歧視,居住區域基本被隔離,遠離城市中心及一般大眾的村落。部落民除行乞外,以處理動物屍體的產業,如肉類屠宰、脂肪加工、皮革生產等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