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

|共9篇|

英國新郵票,為何會令人不安?

皇家郵政自 1840 年推出郵票「黑便士」開始,通用郵票上都不會出現國名,而是以君主頭像代表國家。多年來,除了君主及顏色改變,設計亦幾乎沒有太大變化。直到今年初推出的新郵票,英女王頭像旁新增一條條碼,用於追蹤信件及讓用戶連接影片,做法雖然象徵皇家郵政進入數碼時代,卻令收藏家及希望保留傳統的人不安。

反美以外的北韓郵票

上月為韓戰爆發 67 周年,亦是北韓一年一度的「反美國帝國主義月」。平壤當局為「隆重其事」,發行兩款反美郵票,分別印上核彈頭瞄準國會大廈,以及一拳打爆美國導彈,意識強烈大膽。但別就此以為,當地的郵票主題單調,只有打倒美帝、歌功頌德等主旋律。事實上,從花草禽鳥到著名地標,甚至與金氏非親非故的戴安娜王妃,都曾現身於北韓郵票。

沈旭暉國際郵覽台:葡萄牙聖母顯現 100 周年,郵票折射的滄海桑田

2017 年 5 月 13 日,相傳是聖母顯現葡萄牙 100 週年,現任教宗方濟各親赴花地瑪(Fátima)現場朝聖,更罕有地用葡萄牙語演講。教宗訪葡期間,葡萄牙總統、國會主席等「全程陪伴左右」,全球百萬遊客和信徒為見證這個歷史時刻,也湧入了這座人口 8,000 的小城,當中亦包括筆者。

沈旭暉國際郵覽台:福克蘭群島——從郵票看阿根廷、英國領土爭端

在一個地方發行郵票,除了實際的郵政用途外,更有另一重要因素,就是要表明地區的主權所屬。不少國家在佔領另一國或別國的城市時,都會發行代表自國的郵票,以示佔領者對被佔領地擁有主權,而郵票上的用字、圖案、甚至所用貨幣,都存在不少解讀空間。

沈旭暉國際郵覽台:從郵票看利比亞的前世今生

利比亞內戰自 2011 年爆發,至今該國仍存在多個不同勢力的角力。其實在卡達菲政權之前,利比亞亦曾經歷多次政權改變:她曾先由殖民地變成王國、再到卡達菲政權,而該政權又於阿拉伯之春被推翻。這次不妨試試從郵票角度入手,了解利比亞局勢的前世今生。

沈旭暉國際郵覽台:墨索里尼——由強人到失敗者

現代討論二戰時,通常重點均會放在德、日兩國之上,而希特拉更是史上數一數二的「大魔頭」,成為不少歐洲人的共同夢魘,至今納粹、希特拉都仍是不少社會的禁忌;反觀意大利雖然同為軸心國一員,卻經常被忽視;意軍亦予人不濟的印象。

沈旭暉國際郵覽台:雞年特備——法國與高盧雄雞

儘管世界各地都熱衷在農曆雞年推出不同以雞為主題的郵票,但畢竟只是 12 年一次,一到明年就會換成下一個生肖,雞頓時被冷落。那麼,有哪個國家是對雞這一種動物「矢志不渝」呢?談起雞,很自然會令人想起法國。很多國家都有其象徵動物:美國是鷹、英國是獅、中國是龍,而法國則是雞。羅馬帝國時期,法國是帝國的其中一部分,當時羅馬將法國地區,連同意大利北部、荷蘭南部等地區一同稱為高盧(Gallia),當地人——高盧人就是「Gallus」。巧合地,在拉丁文之中,Gallus 的另一個意思就是雄雞。現代法國人自視為高盧人的繼承人,不過早期,高盧/法國和雄雞並未有直接連繫在一起,要到約 14 世紀左右,法國人才開始以雄雞為法國象徵。

沈旭暉國際郵覽台:同一年開埠的不同結局——由香港、沙撈越的開埠百年紀念郵票談起

談及「開埠」這概念,在強調政治正確的今天,也可以充滿爭議。在港英時代,雖然割讓香港島的「南京條約」於 1842 年才簽署,但英國早於 1841 年佔領香港島,該年就被視為香港開埠元年。但主權移交後,基於中國強調香港「自古以來屬於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在北京眼中,也就不存在以 1841 年為「開埠」的空間,那只代表「英國佔領時代」的開始。1941 年,港英政府推出了一套「香港開埠百年紀念」郵票,設計十分精美、意義深遠,不同於當時常用的英屬殖民地通用圖案,而是專門為香港度身定制,是英屬香港郵票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