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

|共23篇|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大告密時代:只要仍呼吸都不會安全

俄羅斯從烏克蘭戰爭開始,在國內封鎖資訊、控制輿論,鼓勵舉報反對戰爭的「叛徒」。 告密之風除了席捲校園,朋友、家人或鄰居,以至只要認為對方反對戰事,素昩平生的人,都可以是告發對象。甚至告密已超越政見本身,懷有個人恩怨的人,也藉此陷害報復。

俄烏戰爭,挪威北極小鎮也成間諜戰場

俄烏戰爭爆發後,不但烏克蘭人「見疑即報」,人人嚴防間諜滲透,遠在北極圈的挪威海邊小鎮同樣鬼影幢幢。經濟學人集團雙月刊 1843 Magazine 專題報道,在俄羅斯與西方世界決裂的今日,鎮上居民常被情報人員要求從事高危任務,俄羅斯間諜線人也滲透當地,秘密監控官民一舉一動,令該鎮不經意淪為諜戰最前線。

呂嘉俊:我們還相信日本食材嗎?

當時我就想,為甚麼大家要在本土複製日本餐廳呢?還千方百計要創造一種錯覺,讓你恍如置身日本。要數刺身魚生,中國早早已有⋯⋯ 大家為何不以中國式魚生專門店為招徠,用一套中式模樣,復興嘗「鮓」文化?反而花大力氣模仿他人,不惜工本製成一家仿日餐廳呢?

講錢傷感情?危害關係的財務不忠

講錢傷感情?金融信息網站 Bankrate 最新民調表明,39% 美國人曾經「財務不忠」,向伴侶隱瞞債務、大筆消費或銀行帳戶。有婚姻治療師警告:「出於各種原因而不能或不願談及金錢,應視為危險信號。」更有研究表明,1 成夫婦因此離婚。莫非今年情人節,改送個人記帳簿才對?

研究:嚴師不會出高徒,只會換來不合作

面對過於嚴厲的老師,學生總是會覺得害怕或有距離感;面對循循善誘的老師,學生則更易敞開心胸。近日一項心理學研究亦顯示,老師若用嚴厲語氣與學生說話,兒童及青少年會更不願合作,教師甚至會因此錯失保護受困擾學生的機會。

想更聰明更有智慧?試試與陌生人交談

在充滿猜疑的社會,人們自幼被教導提防陌生人,更不應輕易跟他們搭訕。但紐約專欄作家 Joe Keohane 近年走訪人類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等各界人士,以及數百名隨機挑選的陌生人,在其新書中揭示:多與陌生人交談或使人更愉快、聰明。

烏克蘭村落重光,村民卻為通敵疑雲內訌

烏克蘭軍隊連月光復多座村鎮後,另一場衝突正悄然展開。「華盛頓郵報」戰地記者早前採訪一座烏克蘭重光村落,發現村民試圖清算通敵的「烏奸」,甚至陷入互相報復的惡性循環,情報人員亦無法搞清楚真相,撕裂的鄰舍關係恐難以修復。

誰是內奸:烏克蘭人忙「捉鬼」

烏克蘭戰爭踏入第二個月,國內人民力抗俄軍炮火,同時還要嚴防間諜滲透,從中散播謠言動搖民心。當地設有哨站、熱線甚至應用程式,作為舉報可疑活動及人物之用。在此講求團結的時刻,國民之間卻互相猜忌,難免會削弱信任,加重焦慮。但對烏人而言,他們寧可多疑也不敢鬆懈。

Samfundssind:丹麥抗疫的關鍵字

Samfundssind 的概念與社會資本有關。社會資本豐富的成員,往往更加互信,願意顧及他人的利益,成員之間的聯繫更為緊密。雖然丹麥是一個個人主義的社會,但丹麥人在人際信任,尤其是對警察和政府機構的信任等方面,得分都很高。同時,丹麥政府的廉潔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

比起人,人類更相信演算法

由推薦歌曲、電影,到網頁橫幅廣告,演算法不知不覺間收集大眾的習慣及喜好,並替人類作出決定,但其用途愈見廣泛,人們又不由得擔心日常生活會就此被干預及控制。不過,美國喬治亞大學(UGA)數據學家近日發表的研究顯示,比起同伴,人們其實更願意相信電腦程式,工作變得過於艱鉅時尤甚。

抗疫救災:一場科學與政治的權力遊戲

面對武漢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香港政府防疫措施卻漏洞百出,連日備受醫療專業所猛烈抨擊,市民都慌忙搶購物資自救。有加拿大災害管理學者便指出,古往今來,政府對科學和專業知識的掌握,關乎其政權管治合法性,特別是在天災疫症面前,而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明顯。

暴政受害者:最大傷痛是難再信任他人

柏林圍牆倒下已有 30 年,但東德獨裁政權下的受害者仍舊接受 2 星期一次的小組治療,他們是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GDR)數百萬公民之一。該政權一直全力監視及控制人民,國家安全部「史塔西(Stasi)」會竊聽及跟縱公民,秘密警察用蒸氣開信件、在牆壁上鑽孔,還有近 20 萬個非官方告密者,以及數十萬個別消息來源,篤朋友、鄰居、親戚和同事灰,令當時人民的社交圈分崩離析,對人的不信任持續到今天。

放棄公共安全責任,等同撕毀社會契約

元朗襲擊案震驚國際,警察袖手旁觀更為人詬病。根據「社會契約」的基本概念,政府必須保障人民性命財產安全,才能夠換取統治的正當性。一旦政府放棄承擔公共安全責任,也就等同單方面撕毀社會契約,種下社會失序的禍根,並足以危及統治根基。

權威沒落,社會如何重建信任?

民無信不立,「信任」是令社會暢順運行的必酬品。只是,當戰爭即和平、暫緩即撤回等小說「1984」般的 Doublespeak 愈加普遍,謊言歪理橫行,公眾不得不字斟句酌,「信任」就變得愈來愈稀缺。如何重建信任,導正社會歪風,讀一讀於牛津大學任教的 Rachel Botsman 所寫的「信任革命」,洞悉現代社會的「信任模式」轉變,或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