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

|共6篇|

【展覽】BUAISOU 藍染魅力,淬鍊獨有的生命之藍

日本天然藍染工匠團隊 BUAISOU 由 4 個年輕人組成,搬到德島居住,展現出不一樣的藍染及堅持。「青出於藍:BUAISOU 之日本天然藍染工作」是他們於香港的首個大型展覽,亦是 CHAT 六廠的全新季度展覽。展覽將以沉浸式裝置展現 BUAISOU 的藍染作品、工具和真實還原工作室空間,讓大家感受他們「從農地到衣櫥」的獨特概念與嶄新的傳承方法。

英國瀕臨絕種手藝

在所有產品都可以大量生產、方便消費者用舊就捨棄的年代,手工製品本已漸漸被社會淘汰,據「衛報」報道,疫情更進一步打擊英國手工藝業者。傳統工藝品協會(HCA)近日就將玻璃眼、指南針及蘇格蘭毛皮袋在內 20 多種的傳統工藝納入「紅色名錄」中,這些入選工藝,未來有可能在英國永久失傳。

【展覽】一場古今對話 當代陶藝與鄧凝姿的那地方

一個展場,同期展出兩類作品,呈現當今藝術家的無限創意,是一新美術館的近期新猷。館內同場舉辦「那地方:鄧凝姿采風」及「那時代:香港當代陶藝」兩個展覽,鄧凝姿並非以宣紙、水墨作畫,作品卻有中國傳統山水畫之美;「那時代」則由香港當代陶藝協會 26 位會員,以一件中國古物為創作靈感,合共帶來 38 組嶄新的當代作品。

疫症年,維多利亞式生活的逆襲

在 19 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為貴族帶來賦閒在家的時間,押花、剪貼、桌遊、練習室樂器等娛樂活動應運而生。現代人每天營營役役,下班回家只有力氣按按手機,這些生活小樂趣便漸漸式微。可是遇到經濟衰退的抗疫年,令不少人開始反思:除了流連網絡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打發時間的妙方?不少人就選擇穿過時光隧道,重拾在維多利亞時代流行一時的志趣。

【Soul Monday】子承父業,化傳統為潮流

79 歲的金城昌太郎作為「琉球紅型」布染大師,獲封「縣指定無形文化財技能保持者」,表揚其對這種沖繩傳統工藝的守護,兒子昌之卻不感興趣,令家業幾乎失傳。直至認識到父親的熱誠,「想讓年輕世代親身感受」,於是從去年夏天開始,把「紅型」融入黑白襯衣,並在網上發售,化傳統為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