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犯

|共20篇|

以巴戰爭|擠滿以色列監獄的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並潛入以國南部四處擄人,把近百平民和士兵抓到加沙走廊。有哈馬斯高級領袖揚言,已擄獲足夠人質使以色列釋放在囚巴人。據報當地有 5,200 名巴人在囚,包括 33 名婦女和 170 名兒童;而 56 年來,更有 4 成巴勒斯坦男子曾於以國服刑。「半島電視台」就專文剖析這個藏於以巴衝突背後的現象。

【烏克蘭戰爭】罪犯當僱傭兵,死後也獲軍葬?

俄羅斯華格納集團(Wagner Group)會聘用罪犯作僱傭兵,他們若在烏克蘭戰鬥中陣亡,遺體會被運回原本的居住地。有些人希望為「捐軀者」舉行英雄式葬禮,但亦有人無法忘記「罪人」作戰前所犯惡行。像這樣的道德爭拗,正在俄羅斯各地爆發。

關注政治犯:納瓦爾尼遭單獨囚禁

單獨囚禁(solitary confinement)是指將一名在囚人士安排在一個特殊單位,與其他囚犯隔離監禁。半生在監獄度過的曼德拉,曾將之形容為「監獄生活中最令人生畏的部分」。研究表明,即使短暫的單獨囚禁也會引致嚴重心理健康問題,如抑鬱、攻擊性和自殺念頭。反過來說,單獨囚禁可能是俄羅斯對付異見在囚者的好方法。俄國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日前就透露,近一個月時間裡,自己遭單獨囚禁懲罰 4 次。

從偷運出來的速寫,看緬甸政治犯監獄

自去年緬甸發生軍事政變以來,已有數千名政治犯被送往聲名狼藉的永盛監獄,他們從此被禁絕與外界交流,被囚禁在衛生情況惡劣、充滿賄賂及虐待的環境之中。近日,路透社得到由監獄偷運出來的 14 幅獄中速寫,又訪問 8 名前囚犯,得以窺探如煉獄般的監禁生活。

失敗國家下的囚權問題:血腥的南美監獄暴動

當一個地方法治得不到保障,囚犯就成為弱勢之中的弱勢,可能受盡各方勢力欺凌。9 月 28 日,南美國家厄瓜多爾的海岸監獄(Litoral Prison)爆發嚴重暴亂,有至少 118 名在囚人士遇害。類似事件在南美國家時有發生,布里斯托大學的國際法教授 Malcolm Evans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分析背後原因,並喚起對囚權問題的關注。

姊妹情:白羅斯女士對抗不人道監獄

過去一年白羅斯示威浪潮中,不乏女性結伴同行,反對盧卡申科操縱選舉的場面。抗爭迎來打壓,被捕入獄的女性人數亦不少。據人權組織 Viasna 數據庫顯示,從去年 8 月 9 日選舉日至本月 13 日,全國共有 960 名女性被捕,牢獄日子合共 13,648 天。白羅斯女詩人、作家 Hanna Komar 去年亦一度入獄,她在網上雜誌 Eurozine 分享,志同道合的女囚友們如何透過姊姊情誼,捱過不人道的監禁環境。

【圖解】香港和德州囚權的距離

香港 5 月份的熱夜數目已打破近 140 年紀錄,關注囚權組織「石牆花」指,監獄比牆外世界更熱,並發起聯署,要求懲教署改善監獄酷熱環境。有人認為,囚室無冷氣是常識,質疑熱到暈只是某些在囚人士不適應。與此同時,在美國德州,囚室應否安裝冷氣已是討論多年的議題。

在囚人士,難有疫苗?

牢獄之中,既有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的大魔頭,也有反抗極權、遭受迫害的政治犯。可是,無論囚犯出於甚麼原因被關,很多國家都未優先安排他們接種武漢肺炎疫苗,或因讓他們最先接種而反遭非議。即使全球多例證明,這些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及健康狀況參差的監獄,早已是一個個疫情重災區。

羅本島:南非惡名昭彰的酷刑監獄

壁屋懲教職員「禤雅達」被指以酷刑虐打抗爭者,事件令人心寒,其實早在反送中運動之前,有媒體就曾揭發懲教職員迫少年犯飲尿食屎 而且毒打至聽覺受損。在獨裁政府中,沒有權力制衡之下,執法者以嚴刑拷問疑犯屢見不鮮,政治犯的遭遇就十分悲哀,很多要在政權倒台後,才能伸冤索償。南非白人專政期間,就有關押過不少政治犯、惡名昭彰的羅本島監獄。

為何荷蘭監獄少?

荷蘭有著一個不尋常的現象,該國即使將部分監獄租予挪威及比利時,仍沒有足夠的囚犯來填補監獄空間。因為在非必要的情況下,荷蘭會避免將罪犯關進監獄,並將他們轉向參與社區中針對精神病患者的護理計劃。然而,著眼於罪犯的人道權益,而不是懲罰,能否令犯人改過自新?

監獄變成高樓大廈,是福還是禍?

紐約貴為國際大都會,到處都是聳立的高樓大廈。但這些摩天大樓背後,還有一個凡人無法觸及的島嶼,裡面住著上千名囚犯。今年 10 月,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為改善囚犯的居住環境,決定重新構建能夠融入社區,佇立高樓之中的監獄大廈。然而,為何該計劃推出後,迎來了巨大爭議及反響?

在菲律賓,坐牢反而更安全?

菲律賓一間監獄早前被揭發因行政失誤,令一批在囚重犯意外獲釋。總統杜特爾特隨即警告,這批囚犯若不自動投案,警方就會把他們捉回牢房,即使生擒不成也要見屍,結果 2,221 人正式投降。奇怪的是,官方數字顯示獲釋囚犯僅得 1,914 人。這是否代表有 307 人,放棄自由「自投羅網」?

與糞同行的監獄

香港住屋問題嚴峻,大家不時戲稱相比昂貴而破落的劏房,監倉空間或許更大。但若生在美國,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除了因為當地房屋價錢比較可負擔,更因為當地監房狀態堪虞。麻省警司 David Tuttle 直白地比喻,這就好比在對囚犯說「歡迎來到屎坑」的同時,嘗試說服他們「我是真的想幫助你把人生撥亂反正」,毫無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