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

|共17篇|

OpenAI 董事會,管治問題出在哪裡?

過去幾日 OpenAI 董事會與阿爾特曼(Sam Altman)一事反反覆覆,微軟總裁一度宣佈後者加盟,結果又發展成阿爾特曼重返 OpenAI。董事會最初突然解僱阿爾特曼,而最大股東微軟在此事沒有發言權,如此治理結構據報已引起各投資者重視,並期望作出改革,以免日後再出現類似危機。

四日內變天:了解 OpenAI、微軟和阿爾特曼的關係

2022 年,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 OpenAI,發佈了一個名為 ChatGPT 的聊天機械人程式,程式的成熟程度震驚世界,改寫全球工業和教育生態,自此各界便十分關注 OpenAI 的一舉一動。11 月 17 日,該公司忽然投下一顆震撼彈,董事會對外表示解僱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微軟行政總裁納德拉(Satya Nadella)宣佈,阿爾特曼將加盟微軟,帶領新的 AI 研究團隊。

編碼爭議:一場可能改寫 AI 版權規則的集體訴訟

微軟、其子公司 GitHub 和業務夥伴 OpenAI,近來捲入一項集體訴訟動議;GitHub 於 2021 年推出的人工智能編碼助手 Copilot,被指從網上公共資料庫取用大量受版權保護的代碼來培訓 AI 系統,因並未標明創建者而涉嫌違反版權法,成為美國首宗挑戰 AI 系統訓練和輸出的集體訴訟案,目前尚待法院審理。

【AI 大戰】Google 搜尋龍頭地位,動搖了嗎?

近乎無所不曉的 AI 聊天機械人 ChatGPT,誕生後爭議連連,如今更可改變我們的上網體驗。過去數日內,微軟宣佈把 ChatGPT 的 AI 技術整合到搜尋引擎 Bing,以挑戰 Google 龍頭地位;Google 則以自家 AI 聊天機械人 Bard 回應,卻由於當眾答錯問題,母公司股價狂瀉。究竟 Google 地位會否就此不保?AI 搜尋體驗又是甚麼回事?

微軟收購「動視暴雪」,整合時代來臨?

微軟上月宣佈以每股 95 美元,作價 687 億美元收購電子遊戲開發公司動視暴雪。若然交易完成,將同為微軟及遊戲業界有史以來最大宗收購;按收入計算,微軟將成為於騰訊及 SONY 之後的第三大遊戲公司。這筆交易尚待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審查。隨著遊戲行業步入大魚吃小魚的整合時代,或有機會出現壟斷問題,將如何影響其他遊戲工作室和業界人士?

面對維修權,科技企業能否 ESG 到底?

人生苦短,人生購買的電子產品壽命也苦短。產品損壞後難以維修,變相鼓勵消費者購買新型號產品。英國今年 7 月已落實「維修權」法例,美國政府及歐洲議會亦正推動維修權立法。推廣維修、重用,可以減少浪費資源及減少生產碳排放,站穩環保高地,但就等同向科技企業利潤開刀。對於 ESG(環境、社會及管治),科技巨企口若懸河;面對維修權,這些企業又能否「ESG」到底?

只需 5 年,他帶領微軟浴火重生(上)

2014 年 2 月,當微軟宣佈由 46 歲印度裔的納德拉(Satya Nadella)接任行政總裁的時候,無人看好他能帶領這家曾經不可一世、又因驕傲自大而失去整個流動通訊革命黃金發展的過氣公司。但這位年輕的行政總裁上任 5 年交出的成績表,遠比微軟創始人之一的鮑爾默更為亮眼。

Chester Ho:Satya Nadella 的領導藝術

雖然 Satya Nadella 出任 CEO 後,微軟重拾王者之風,大有強戰回歸之勢,但是有一些老問題依然未解決,令它每天都被無數用戶咒罵,當中包括全盛時期的 Bill Gates 也身受其害的藍畫面、比人肉搜尋更慢的 Windows 搜索功能,還有每天令上班族深惡痛絕、經常把有用電郵當成垃圾郵件的 Office 365 服務。然而,無論微軟服務何其惡劣,人們仍然繼續使用,而且愈來愈多公司轉投 Office 365。

從微軟招聘準則,看看求職者常犯錯誤

自微軟行政總裁 Satya Nadella 上任後,要求員工應有「無所不學」(learn-it-all)的好奇心,強調專業知識以外,亦要兼備各種非技術技能,並重視他們的情緒智商,所以在招攬人手的取向上,也有所改變。究竟這間每年收到 200 萬份求職申請的頂級電腦科技公司,會考慮些甚麼呢?負責微軟全球招聘的 Chuck Edward 提供了幾個小貼士,讓應徵者見工時更得心應手,同時鼓勵他們裝備自己。

甘願淪為配角,微軟 CEO 的股價翻倍之術

曾經被視為日暮西山的微軟,近來似乎有著回春的跡象,第一財政季度(截至 9 月 30 日)總營業額年增 12%,為 245.4 億美元,比分析師預估的高出 10 億美元,股價首度突破 82 美元,來到歷史新高。6,000 億美元的市值,更是自 2000 年網絡泡沫化以來最佳表現。寫下這一頁近乎滿分成績表的,是微軟第三任行政總裁納德拉(Satya Nadella)。他上任以來,讓微軟的股價從 40 美元一路上升到 80 美元,足足翻了一倍。

鏡頭:手機的未來

智能手機的發展愈來愈能人所不能,未來手機會變成怎樣呢?預測指:「2018 年將會是智能手機相機技術上的飛躍。」當你拿起手機,相機鏡頭就會辨認到你是擁有者,並為你解鎖屏幕;人在異鄉,您可以將鏡頭指向餐廳菜單,將文字翻譯成母語;購買家具時,您可以將手機鏡頭拍攝家中的地板,並模擬放置家俬後的情況……鏡頭與相關的技術,將成為智能手機最大的戰場。

在全世界最靜之地,反讓人心緒不寧?

微軟有一座高科技建築物——Building 87。它位於美國華盛頓雷德蒙德總部,公司許多的重大硬件實驗室都設在那裡,例如 Surface、Xbox、HoloLens 全息眼鏡都是在此開發。這裡還有一間目前全球最強、最靜的消音室,環境噪音只有 -20.6 分貝。在全球最靜的房間,可以幹甚麼?

重新定義國際關係:丹麥將設「數碼外交大使」

據說像蘋果、Google、微軟這些龍頭科技公司「富可敵國」,比不少國家還要有錢,除了「有錢」,這些科技公司的影響或許比許多國家還要大,舉手投足影響全球各國的經濟、科技和國民生活。丹麥早前甚至決定成立「數碼外交大使」(digital ambassador),來專門與這些科技「大國」打交道。

用 AI 創造智能管家,下一波科技巨浪來臨!

Iron Man (鐵甲奇俠)裡,帥氣的 Tony Stark 凡事不需要自己動手,只要開口「對著機器說話」,他專屬的人工智能管家卓維(Jarvis)就會幫他把一切打點好。如今這個場景從電影走向真實,付諸實現的,正是臉書的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日前,他秀出花了一年時間設計的居家 AI 系統 Jarvis。能控制家裡的燈光、空調、音樂,甚至在他起床時,主動幫他烤好吐司。

朱克伯格來了,Startups 應當恐懼

「我們是微軟,反抗是徒勞的。」(We are Microsoft, resistance is futile.)此笑話旨在諷刺在 Bill Gates 治下的微軟猶如巨獸,對競爭對手施殘酷手段——不是收購新興對方,就是開發同一款產品,以龐大的用戶群勝出競爭。最近有指,現時 Facebook 的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的手段,與往日的 Bill Gates 如出一轍,是個 Startups 應當戒慎恐懼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