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病

|共10篇|

超級英雄也可以治療情緒病?

城市人生活壓力大,各種心理疾病也日漸普遍,大人、青年甚至小孩都飽受情緒問題困擾。不止如此,因生活節奏急速,人與人關係疏離,抑壓心裡的負面情緒更成為通病。心理治療師發現,透過虛擬角色可打開人們心防,透過聊天了解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大西洋」文摘就深入了解該方法及其原理。

關於自殺,希望你能明白的事

眼看著年青的生命,在我城接續消逝,大家在傷心、沮喪及悲憤之時,還能為彼此做些甚麼?美國詩人兼歷史學家 Jennifer Michael 綜合個人經歷及學術研究,在網媒 VOX 發表名為 10 things I wish people understood about suicide 的文章,幫助讀者重新思考「自殺」這個課題。雖然刊登距今已有數載,但內容仍然值得細閱。*CUP 從中節錄 4 點,給你我一些安慰和鼓勵。

孤獨的經歷,帶來了治療孤獨的藥物

從前孤獨是一種態度,現在孤獨已漸成「流行病」,像抑鬱、焦慮一樣,不是一時三刻就可以克服,不好好處理,只會誘發更多疾病。但不同情緒問題都有藥可治,唯獨是孤獨沒有。幸而據「衛報」報道,有望治療孤獨感覺的藥物,正由一名飽嚐孤獨的女性進行前期研究。

體罰對子女百害無利:短命、低智、暴力傾向

近日香港發生一宗駭人聽聞的案件:5 歲女童疑遭家人長期虐待毒打致死,其 8 歲哥哥亦是遍體鱗傷,滿是體罰的痕跡,情況叫人心痛。雖然虐兒與體罰有差別,「棒下出孝子」亦是華人家庭教育傳統精神之一,然而,自 2007 年起聯合國已規定體罰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任何形式的體罰均不應接受,更何況體罰對管教子女幫助實在有限,或會導致子女壽命縮短、較低智商、易陷入反社會情緒病,甚至令他們發展出暴力傾向。

救世軍:分擔家庭照顧壓力

4 月 2 日是「世界關顧自閉日」,其實除了自閉人士需要得到關注,其照顧者也是亟待支援的一群,因為他們每天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自從得知耀光患自閉症兼輕度智障後,他的媽媽默默付出,直至 70 多歲,健康衰退,仍貼身看顧年近 40 的兒子。想當年,普遍香港人對自閉症的認識和關注不足,她對社區支援的了解並不多,因而慨嘆:「無人分擔,全都靠自己。」

江皓昕:「一念無明」——精準導引,精彩演出

作為一位新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一念無明」顯示出的導演造詣高得驚人。好的導演的職責,顧名思義就是引導演員去演,把作為一個人的演員在鏡頭前徹底轉化成另一個人。乍聽簡單,卻似蒸豆腐反而是最難掌握的道理,想到扭盡六壬的極端點子並不困難,困難是把平平無奇的 common people 寫得讓人信服,把日常感情真實而濃烈地呈現在畫面上。要拍人,你先要對做人這回事非常清晰。說到底,電影就是說人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