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

|共11篇|

窮人的經濟學:透過小改變把扶貧效果最大化

全球地緣政治局勢不穩,加上某些地方的抗疫政策,令環球經濟危機浮現,中下階層生活大受打擊。據聯合國估計,2022 年全球新增大約 7,500 萬到 9,500 萬的極端貧窮人口。就讓我們重新閱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巴納吉和杜芙若在 2011 年出版的著作「窮人的經濟學」(Poor Economics),思考如何改變現狀。

程總裁:「共同富裕」雷厲風行,只是全球公平議題下一幀風景?

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過去主張「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大原則是共同富裕」。上半部分大致上完成,但在中國政府眼中,「社會道德」明顯未有主導財產再分配達致共同富裕,所以下一步是雷厲風行地讓富人、大企業付鈔。

貧窮如何令工人生產力降低?

廣東歌有一句經典歌詞「鬼叫你窮呀頂硬上」。一方面,香港推崇「獅子山精神」,貧窮是奮發向上的動力,人可以憑雙手改變命運;另一方面,香港勞工保障制度千瘡百孔,貧富懸殊嚴重。然而,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 Sendhil Mullainathan 為首的研究團隊就發現,貧窮只會令工人生產力下降。

西藏「滅貧」妙法:抓捕人口

中國近年一直炫耀自己的扶貧成果,習近平在 12 月時更發表講話,宣稱全中國都已經成功脫貧,正式邁入小康社會,包括西藏。可是中國多年來被指打壓西藏人權,不少藏族人被迫流亡海外,外界難以理解中國在西藏所搞的「扶貧政策」是否有其他意圖。有藏族學者就於今年 1 月在「外交家」雜誌撰文,向外界剖析西藏的「滅貧」真相。

輸在起跑線:以數字講述澳洲跨代貧窮問題

在 2020 年,各國除了面對世紀疫症,還要對抗可怕的經濟大簫條,預計全球 4,000 萬到 7,100 萬人將被推進絕對貧窮線之下,不單是發展中國家,連英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都難以倖免。貧窮會大大打擊孩童成長,很有可能造成跨代貧窮的問題。今年 10 月,墨爾本大學的應用經濟學家就發表報告,以澳洲為例子,用數字呈現貧窮問題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脫貧攻堅 —— 從山村搬到城鎮的四川涼山州彝族

中國地方政府致力「打造」農村新貌,拆除不少農民的舊居,再興建不合農村生活、昂貴的居所。假如農村加上少數民族,政府又有甚麼脫貧新招?美聯社報道,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近日便有彝族村民,在這場反貧困鬥爭中從山區村莊遷出,搬進漢化城鎮生活。

【不忘初心?】以強拆來「打造」的中國新農村

「2020 全面脫貧,必須如期實現」,2020 餘下不足 4 個月時間,人們必然期待中共如何帶領全民脫貧。農村作為整個「脫貧攻堅戰」的標誌地區,當局又有何扶貧政策?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英國「衛報」近期先後報道了山東省政府如何拆毀村民財產,「打造」中國農村新貌。

救世軍:一餐住家飯,對劏房戶家庭的意義

每星期的餸菜包均有菜、有魚、有肉,並已切好及配備調味料,方便他們做出一道道美味的住家飯。「不少單親媽媽跟我們分享,她們缺乏煮食器具,以前只能與孩子吃快餐,沒時間做一頓住家飯,覺得自己未能盡母親的責任,又擔心孩子不夠營養,感到自責。然而,這個餸菜包能讓她們為孩子做到一頓住家飯,除了減省開支外,更重要的是她們從中找回自己作為母親的角色。原來一餐住家飯對這些家庭別具意義!」

樂施會:在旱地與高地 —— 小農求生記

許多小農辛勞栽種,礙於氣候變化和供應鏈層層剝削等問題,卻長期在朝不保夕的漩渦中掙扎,無法脫貧。據世界銀行 2016 年的統計,在全球 8 億極端貧窮人口中,便有 8 成居住在農村地區,以糧食生產為生,當中 95% 居住在南亞、東亞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即是說,為我們提供糧食的人,卻是最貧窮的人群,甚至要每晚餓著入睡,公平嗎?

樂施會:初見玉樹

在高原拍攝,除了擔心高原反應,天氣是最大的挑戰。明明陽光普照,漫天飛雲,突然狂風驟雨紛至沓來,豆大的雨點夾雜著細雪,氣溫即時急降到攝氏零度或以下,我們只能急忙走入牧民的帳篷躲避。我們一身狼狽,牧民從容不迫,笑意盈盈的用他們最珍貴的酥油茶招待我們。身處如此嚴酷的生活環境,每天和大自然搏鬥,仍樂天知命,牧民的堅毅和韌力,令我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