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生產

|共4篇|

家業變負累?中國「廠二代」的發展困境

創業難,守業更難。但對中國數以千計的「廠二代」來說,最難恐怕是守住父輩所創的「業」。他們所繼承的傳統製造業,當初靠著密集勞動模式蓬勃發展,如今卻因人口老化、勞動力萎縮,以及東南亞和印度等地區的競爭,至少 3 分 1 難以為繼。能否破舊立新、擺脫困境,成為這些接手的 8、90 後最大難題。

印度手機市場:本土品牌崛起,與中國貨一爭長短

印度人口多,手提電話用家也多,但原來直至 2014 年,當地賣的大多數是進口貨。這種劣勢如今開始扭轉,根據印度流動通訊和電子協會,2022 年國內賣的手機將近全部也是本地生產。雖然當中大部分仍為三星及富士康等外國企業在印設廠所製,但本土品牌的數量正迅速增加,挑戰中國的市場領導地位。

創新與競爭法:美國制霸科技戰的重要板斧?

中美新冷戰愈演愈烈,兩國在一些關鍵領域上正面交鋒,特別是科技研發。今年 6 月,美國參議院跨黨派大比數通過「創新與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授權聯邦政府動用約 2,500 億美元撥款,提升美國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半導體製造等各高端技術的競爭力。哈佛大學的創科政策專家 Julia Voo 就在「東亞論壇」撰文,分析該法案會發揮甚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