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

|共13篇|

Moyashi:關東大地震 100 周年

1923 年 9 月 1 日,日本南關東對出海溝移動,引發震級高達 7.9 的大地震,俗稱「關東大地震」。地震發生後,許多流言在口耳相傳下不脛而走,關東一帶開始流傳朝鮮人、中國人與共產主義者趁亂姦淫擄掠、放置炸彈、往井水投毒等等。草木皆兵的混亂環境裡,恐懼和不安加速了流言的傳播,使許多人信以為真,警察和地方民兵團搜刮外國人,先下手為強把他們殺死。

消滅颱風的技術,為何難以派上用場?

由超強颱風蘇拉襲港,到強烈熱帶風暴海葵逼近,天文台只能發出颱風信號,讓市民及早防避。究竟在颱風愈見強勁的未來,人類是否有可能主動出擊消滅颱風?有研究團隊解釋,其實人類已掌握消滅颱風的原理,但對氣候帶來的副作用仍然未知,更可能觸發地緣政治衝突,以致有關理論仍然難以實踐。

水淹南韓:暴雨引發的「地下空間恐懼症」

極端天氣不但為多地帶來熱浪,也產生更多豪雨。日前,洪水淹浸南韓清州市五松邑宮坪第二地下車道,造成 14 人死亡。多年來該國經常發生水淹地下空間的慘劇,像電影「上流寄生族」中的那種半地下室亦曾發生奪命意外。事件為倖存者造成創傷,當地人亦因此出現「地下空間恐懼症」,每逢下雨都不敢到地下室,稍為水浸也不敢駕車。

3.11 十二週年,防災數碼化

3.11 日本東北大地震踏入 12 週年,在悼念死難者及重建受災區的同時,各界還致力研究及提升防災技術,盡量減少下一場災害的傷亡及破壞。數碼對映(digital twin)、無人機攝影、即時通訊軟件、都市人群疏散系統…… 防災數碼化成最新趨勢,還擁有龐大商業潛力。

現在就為伊斯坦堡地震做好準備

土耳其南部與敍利亞北部經歷 7.8 級地震及連串餘震,死傷慘重。土耳其位處多個構造板塊邊界,強烈地震本非新鮮事物,但是次地震仍造成嚴重破壞。科學家擔心,該國西部的最大城市、人口 1,600 萬的伊斯坦堡,極有可能發生大地震,呼籲當地應開始為往後的強震做好準備。

1914 年櫻島火山爆發:一場科學與傳統之爭

日本鹿兒島的櫻島火山,在當地前日(24 日)晚上 8 時 5 分左右爆發,當局事前已經呼籲居民緊急避難。櫻島作為全球最活躍火山之一,1914 年已發生過 20 世紀日本最嚴重火山爆發,結果觸發科學與傳統之爭 —— 當年監測部門預測失準,令部分村民無法及早疏散,有倖存者囑咐後人,寧可信靠傳統智慧避難;但這場災難亦為日本科學界提供大量數據,成為日本乃至國際火山學的里程碑。

保留公共電話,為下一場天災作準備

現代人信奉「去舊迎新」,所以當手提電話普及約 30 年後,日本的公共電話數量劇減 8 成,大眾都在感慨時代變遷。然而,在此天災頻繁的島國,這種於停電下仍能聯繫的工具就好比救命繩索般重要,如何讓它們不至完全消滅,使新世代明白其可貴之處,成為一些地震倖存者的使命。

【美國天災】龍捲風更多更強,歸咎於氣候變化?

上週五晚,美國中西部遭受連串龍捲風吹襲。在災情最嚴重的肯塔基州,大量房屋及基建被毀,死者恐會破百,小鎮梅菲爾德(Mayfield)更將近夷為平地。氣象學家及氣候科學家們憂慮,這個「歷史性」的極端天氣之夜,反映氣候變化正在加劇龍捲風的威力。但要證明兩者的關係,並不容易。

擬為熱浪命名的原因

不少人對山竹、天鴿、海高斯、浪卡等颱風或熱帶風暴名稱並不陌生,面對有名有姓的風暴來襲,人們已懂得做好防風措施。希臘近年經常受山火及熱浪威脅,當地專家開始提出將命名及分級機制套用於極端炎熱的天氣。雅典國家天文台認為,此舉有助於公眾及官員進一步了解極端天氣帶來的風險,及早為此做好準備。

為何中國城市多洪災?

中國河南省省會鄭州,日前發生「千年一遇」暴雨,釀成嚴重洪災。雨季時分,河道水位上升正常不過,但一些中國城市,例如去年的南方水災,武漢、南昌及重慶等城市均受洪水衝擊。去年,「國際水文科學協會會刊」(PIAHS)就刊登四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成員的文章,討論現代中國城市為何持續受洪災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