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

|共6篇|

迷幻新藥,成矽谷新興風險投資

近年,醫學界愈來愈多臨床試驗,顯示迷幻藥物有助改善心理健康疾病及藥物成癮患者的病情,禁藥在未來或可成為良藥。一眾矽谷投資者,像 OpenAI 行政總裁奧特曼均看準醫用迷幻藥物的未來,開始投資研發相關藥物的初創公司。不過,多年來被濫用的違禁藥物要成為正式藥物並帶來商業效益,還需要克服很多困難。

面盲症比想像中更普遍

有面盲的人常會認錯從未見過的人,或者無法認出本來已認識的人,造成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尷尬。過往有研究估計,此類症狀影響世界上 2% 到 2.5% 的人。但最近哈佛醫學院(HMS)及 VA 波士頓醫療保健系統的研究人員進行一項新研究,發現有面盲症狀的人比以往估計的更為普遍。

普京有病嗎?

普京有早期認知障礙、普京將接受癌症手術…… 自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普京生病的傳言甚囂塵上,站立時搖晃、神情不安、手不受控制顫抖的報道,似乎成為其生病的佐證。克里姆林宮否認普京健康有問題,傳媒及各國政界人士也只能作推測,若要比較權威的評估,可能要問問醫學專家意見。

【Soul Monday】精神病康復者實現「就業夢」

「追夢」的典型想像,都是年輕人辭工去做喜歡的事。但對日本神戶一名中年漢來說,因從 23 歲起留醫精神病院 23 年,如今還要照顧同居的九旬母親,「受薪上班」反而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直至兩年前,他在地方組織的幫助下,成功以 53 歲之齡初次就業。一路走來的苦,現在終於回甘。

真實試驗:戀童癖當寄養父母

戀童癖是一種性偏離(Paraphilia)精神疾病,結合藥物及心理治療的監測治療,對患者重投正常社會生活或有一定幫助。然而,已故德國心理學教授 Helmut Kentler 在 1969 年開始的實驗中,竟將至少 9 名無家可歸的兒童交由戀童癖患者照顧,成為他們的寄養父母。實驗更在西德年代,獲西柏林社會福利當局支持。

3 款應用程式助紓壓?

現代生活節奏急速,精神疾病成為城市人的隱患。據美國國立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數據表示,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曾受焦慮症困擾。加上近來疫情肆虐,人人為防疫留在家中,更易引起焦慮與不安的情緒。精神狀況每況愈下怎麼辦?Vox 文章提議,可以借用手機應用程式達到減壓效果。